摘要:没人提这事,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场仗的下一章,快从水下翻到冰面上了。
冬天一到,第聂伯河就变了脸。
冰层在底下悄悄长厚,18厘米,够BMP-3压过去。
没人提这事,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场仗的下一章,快从水下翻到冰面上了。
俄军在波将金岛上安了铠甲-S1,不是为了防无人机——是防乌军趁夜突袭。
这岛不打眼,但能盯着赫尔松港的船,也能卡住尼古拉耶夫的补给线。
你盯着地图看,它就像一根插进喉咙的骨头,不痛,但喘不过气。
他们换上了新家伙,PMM-2M门桥。
这玩意儿不像浮桥那么显眼,也不用搭支架,直接开进河里,坦克轰隆隆过去,跟遛弯似的。
乌克兰说T-90M已经上岸了。
没人录像,没人发短视频,但前线士兵的聊天记录里,开始有人说“今天听见远处有履带声,不是 ours”。
电子战更狠。
柳托夫系统一开,星链直接死一片。
乌军不得不重新拉电话线,用老式无线电喊话。
他们不是退步了,是被逼着回到了20年前打仗的方式。
可你不能说它落后——当你的卫星被摁掉,再贵的装备也成了摆设。
乌军也不是干看着。
新玩具叫“海狸”,小到能塞进皮卡后斗,热成像+破甲弹,专门盯着俄军快艇的油箱。
两艘“猛禽”在夜里被炸成火团,连求救信号都没发完。
没人庆祝,没人发战报,可你知道,这种打法,是被逼出来的狠。
苏-34挂了新炸弹,UPAB-1500B,六十公里外扔下来,不带发动机,不带推进器,就靠滑翔,像一把无声的刀。
赫尔松右岸的工事,一夜之间塌了三处。
乌军防空火力再猛,也拦不住飞得低、静得像幽灵的东西。
克里米亚那边,S-400的雷达在转。
第聂伯河口,一片死寂的防空网。
黑海的船,82%不敢过了。
乌克兰的粮食堆在多瑙河码头,运费翻了三倍,农民在电话里哭,说今年的收成,卖不出去。
美国答应的100艘河流突击艇,第一批到了12艘。
小艇,载九个人,发动机一响,像一群水鬼摸黑过河。
这些艇没法跟坦克硬拼,可它们能偷偷摸过去,拍张照,放个监听器,再溜回来。
这不叫作战,这叫在敌人眼皮底下,一点点挖墙脚。
赫尔松城里,俄军在别里斯拉夫练巷战。
模拟推墙,模拟爆门,模拟从地下室掏人。
他们不是要强攻,是想让乌军知道,我们准备好进去住了。
乌军在尼古拉耶夫后头,拉起了德国的“龙牙”,一排排混凝土桩,底下埋雷,像大地张开的牙齿。
他们知道,等冰一结实,坦克就会从北边压过来。
他们只能等着,挖着,布着,沉默地等。
法院那边,ICC说收集了23起战争罪证据。
有民用渡船、有学校、有医院。
可谁在乎呢?
审判要五年,战争只用五天。
美国的600亿军援,国会卡着不批。
乌克兰的弹药库存,一天比一天薄。
他们还在用苏联时代的炮弹,装上西方的引信,用手工焊接的改装件,让它们再打一次。
这不是电影,没有英雄登场。
只有冻僵的手指,摸着冰冷的扳机。
只有无线电里断断续续的俄语和乌克兰语,互相骂着,然后沉默。
冰层还在厚。
19厘米。
20厘米。
塔吊下,一个俄军工兵蹲着抽烟,看雷达屏。
他说:“明天,能过坦克了。
”
谁也没说要进攻。
可所有人都在等那一声,履带压裂冰面的声音。
你听到了吗?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