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话听着像鸡汤,其实把“幸存者偏差”拆得明明白白。平台推送逻辑就爱热闹:谁天天发视频、谁直播间挂小黄车,系统就把谁往首页塞。那些孩子一找到立马关摄像头、回家包饺子的家庭,算法直接判成“无商业价值”,连影子都不给留。于是观众眼里只剩“寻亲=带货”,沉默的九成被抹
“又一个寻亲的在直播卖奶粉,真把苦难当流量密码?”——屏幕外骂声刚落,邓博一句大实话甩过来:不是他们全在带货,是你只看得见还在更新的人。
这话听着像鸡汤,其实把“幸存者偏差”拆得明明白白。平台推送逻辑就爱热闹:谁天天发视频、谁直播间挂小黄车,系统就把谁往首页塞。那些孩子一找到立马关摄像头、回家包饺子的家庭,算法直接判成“无商业价值”,连影子都不给留。于是观众眼里只剩“寻亲=带货”,沉默的九成被抹得干干净净。
拿最近吵翻天的叶锐聪举例,认亲宴结束当晚,他妈妈就把账号简介改成“已找到,不再更新”,一句话给围观按了停止键。同样操作的还有医学研究生陈俊焜,DNA报告出来第三天,他退回校园网,把社交号锁成半年可见。要不是校友偷拍“食堂里多了个爱加辣条的潮汕小伙”,没人知道他已经悄悄改口叫爸妈。
可另一端,留在线上的人确实需要钱。有人算过账:打印一张彩色寻人海报成本两块,贴一千张就是两千;开车跨省去血库比对,油费加过路费单程就得六百。失孤家庭往往夫妻有一方辞了工作常年在外,积蓄早被路费、住宿、律师费啃空。直播间里卖二十九块九的纸巾,佣金百分之二十,一晚上能回血三百,够跑半个省,比轻松筹高效多了。
骂声最凶的那拨人,其实没搞懂“公益”和“商业”早被算法搅成同一锅粥。孙海洋拍《亲爱的》时,一样被质问“拿孩子卖票”,可电影上映后那周,公安部DNA比对库采样量暴涨四成,地方救助站电话被打爆——流量真能把孩子推回父母怀里。
当然,翻车现场也有:某“妈妈”直播间里突然冒出一款“寻亲同款”空气炸锅,被眼尖网友扒出她孩子早在三年前就找到,只是舍不得流量才继续演。愤怒瞬间迁怒整个群体,平台连夜下架相关话题,连带真正找娃的账号也被限流。
邓博的直播间里没“321上车”,他把货架当成黑板:左边放寻亲成本表,右边贴平台推流机制图,劝观众“先别骂,先分辨”。有人嫌他啰嗦,可正是这股子“学管理”的轴劲儿,把情绪拆成数据,让屏幕那头的父母少挨两句脏话,多攒一点继续上路的勇气。
真要说底线,其实简单:孩子没找到,就别立牌坊说自己“永不带货”;孩子找到了,还赖在聚光灯下推销“寻亲同款”,那就别怪网友掀桌。剩下的,让算法留一点位置给沉默的人——毕竟,关摄像头回家吃饺子,才是这个故事最该有的结局。
来源:豆豆尼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