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省泉州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10月26日—28日,它也将成为一些“最强大脑”创新创业梦想照进现实的福地——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开幕,来自海内外的1700余个项目在此集结,一决高下。
福建省泉州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10月26日—28日,它也将成为一些“最强大脑”创新创业梦想照进现实的福地——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开幕,来自海内外的1700余个项目在此集结,一决高下。
黑龙江代表团有43个项目参赛。其中参加创新赛14个、创业赛15个、揭榜领题赛5个、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9个,覆盖了大赛设置的全部组别和重点领域。
硬核力量碰撞,智慧火花喷涌。26日,记者走近我省部分选手,听他们聊项目、谈比赛、说感受以及他们和比赛的点点滴滴。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精选项目 紧贴我省现代产业体系
本届大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科学技术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和揭榜领题赛4个组别,设置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石油化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其他行业等七大赛道。
揭榜领题赛选手、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教授于军,虽然已有上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殊荣加身,这次比赛再次报名参赛:“我们的项目主要面向我国高端数控机床领域,解决我国机床主轴轴承高速、高精度和长寿命这一‘卡脖子’问题,将仿生学与群体智能理论应用于轴承设计与制造,实现轴承在极端工况下的稳定、安静运行,全面提升其综合性能与可靠性。”
选手在比赛中
“为了解决控糖人群的需求,我们带来了核心产品敉谷屋2001,它可以有效缓解血糖升高。大赛这个舞台不仅是对我们科研成果的一次检验,更是向行业前辈、同仁学习的宝贵机会。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带着在大赛中收获的启发,回到田间地头和实验室,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创业赛选手、东北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刘佳俊话语谦虚、眼神坚定。
黑龙江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参赛项目与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相关度高,43个参加决赛的项目团队中,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占比32.6%,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新引擎占比27.9%,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占比23.3%,现代农业与食品等特色行业占比16.3%。
政策托举 选手尽显我省科研实力
创业赛选手、来自东北农业大学全职博士后李木子说:“我们的项目叫‘植’达健康,核心是做一款用于生猪养殖的‘植物精油替抗产品’,用天然的植物成分替代抗生素,解决行业痛点,保障食品安全。备赛时我们对项目材料进行了多次梳理,把深奥的科研数据和术语,转化成评委和大众都能一听就懂的语言。”
于军说,在备赛过程中,他的团队积极推动与发榜单位的多次对接。今年6月,他们邀请哈尔滨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来访实验室交流研讨;随后他赴企业现场,与精密分厂技术人员共同梳理高速机床主轴轴承的关键技术难题,并实地走访了轴承生产线与理化检测实验室,深入理解每一道加工工序。这些前期工作,为项目后续的实验设计与技术攻关打下了坚实基础。
紧张观赛
赛前日复一日地准备,赛时全力以赴地比拼,探究我省选手背后的动力来源,人们欣喜地发现,近年来黑龙江省深入实施人才振兴计划,将博士后工作全面纳入全省人才政策支持体系,支持博士后青年人才在科技攻关中唱主角、在产业升级中挑大梁。目前累计建成各类博士后站点338个,其中,110个流动站覆盖11个学科门类、62个一级学科;133个工作站精准对接数字经济、生物经济、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95个创新实践基地覆盖全省85%的市(地),基本形成学科齐全、覆盖广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搭好平台 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为选拔优秀团队参赛,黑龙江省首次举办全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吸引40余家企事业单位、355个项目、1879人踊跃参与,省赛报名项目及团队总量达往届国赛报名数量的近十倍,充分展现了龙江博士后群体蓬勃的创新创业活力。
黑龙江展馆
10月14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代表团赛前动员暨专项培训在东北林业大学举行,来自12家单位43支参赛队伍的选手参加动员培训。
“从报名到参赛的整个流程中,黑龙江省人社厅的工作人员都提供了非常细致和周到的服务,及时沟通信息,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赛中。”一位创业赛选手深有感触地说。
创业赛选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副主任马天翼博士说,在备赛期间,我省组织专业培训,系统指导计划书撰写和材料申报;还开展了模拟路演,邀请省内专家现场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升答辩水平,让他受益匪浅。
据了解,此次大赛,各赛道分别设立金、银、铜奖及优胜奖。除大赛颁发的奖金与证书外,黑龙江省还将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单位,分层次、分情形给予破格评定职称、晋升岗位等级、省级博士后专项资助、政府特殊津贴名额单列、优先支持设站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全方位吸引博士后青年人才扎根龙江、创新创业。
黑龙江省持续健全“进站评审—中期考核—出站答辩”全链条质量监控机制,出台专项经费管理、创新实践基地运行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构建“建站匹配经费、进站发放补贴、在站给予资助、出站助力科研”的全周期培育体系。博士后研究人员全职进站、在站资助、出站留省可申请享受最高80万元经费支持。目前全省已累计招收博士后超过1.5万人,近三年招收人数连续突破千人,持续刷新历史纪录,为龙江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记者 李播 )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