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耕地会变吗?解读农村土地新趋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7 19:58 1

摘要:晨雾还没散尽的时候,村头老槐树下就聚了不少人,烟袋锅子的火星子在薄雾里明灭,话题绕来绕去,总离不开“地”。我端着刚熬好的玉米糊凑过去,刚坐下,隔壁王婶就拍了拍我胳膊:“你听说没?2027年土地承包到期后,好像不打乱重分了!”这话一出口,周围的议论声瞬间高了八度

晨雾还没散尽的时候,村头老槐树下就聚了不少人,烟袋锅子的火星子在薄雾里明灭,话题绕来绕去,总离不开“地”。我端着刚熬好的玉米糊凑过去,刚坐下,隔壁王婶就拍了拍我胳膊:“你听说没?2027年土地承包到期后,好像不打乱重分了!”这话一出口,周围的议论声瞬间高了八度,我也跟着揪起了心——这耕地分配的新形势,到底要怎么变?

晌午头,村支书搬着小马扎坐在晒谷场中央,专门给大伙解读政策。“政策定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分新地!”话音刚落,人群里就炸开了锅。最急的是东头的李家大哥,他两个儿子都二十出头,打小就没分到过地,之前一直盼着到期能分块地种,这会儿脸涨得通红:“那我家俩娃咋办?总不能一直没地种吧?”旁边几户添了人口没地的人家也跟着附和,语气里满是失落。

村支书等大伙安静下来,掏出提前画好的土地分布图,蹲在地上给我们比划:“大伙先别急,不重分是为了咱们好。就说土地效率,你看咱村的地,大多是‘一块地分好几家,一家地散好几处’,像老张(指我)家那三亩地,东一块在河坡、西一块在山根,开农机来回跑,半天功夫光烧油了。要是再重分,地块更碎,大型播种机、收割机根本进不去,咋搞规模化种植?”

他这话戳中了我的心坎——去年秋收,我家那几块碎地,收割机进不去的地方,只能靠人工掰玉米,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村支书接着说:“而且不重分才能保住大伙的投入。村西头老赵家,前两年花了两万多买有机肥改良土壤,还盖了小仓库放农具,要是突然把地分走,他这钱不就白扔了?以后谁还敢往地里投钱?”

这话让大伙渐渐安静下来,有人开始点头。村支书又提起村里的合作社:“现在咱村的蔬菜合作社,建了十个大棚,要是土地总变动,合作社敢不敢投钱修灌溉管道?敢不敢引进新菜种?只有承包关系稳了,农户才愿意把地长期流转给合作社,小农户才能跟着合作社沾光,这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啊!”

不过政策也不是“一刀切”。村支书说,要是遇到地震、洪水把承包地毁了,或者多数村民都同意调地,只要经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人签字,再报乡镇和县级农业部门批准,能在少数农户间调地,但绝不会打乱重分——这话说完,大伙悬着的心又放下不少。

最让人安心的是,没地的人家也有出路。村支书掰着手指头给我们数:

第一是找村里要“机动地”和回收地。每个村分地时都留了点机动地,还有农户进城落户自愿交回的地、承包人去世没继承人的地,这些地都会优先分给没地的村民。邻村的小芳就是这样,嫁过来三年没地,去年村里收回了一户进城老乡的两亩地,她按流程申请,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顺利拿到了承包权,今年种上了辣椒,已经卖了好几千块。

第二是土地流转。现在不少农户年纪大了种不动地,愿意把地租给合作社或种植大户,没地的人也能租地种。咱村的老周,把自己的二十亩地租给了粮食合作社,每年租金一万五,比自己种玉米挣得多,还能在合作社当技术员,一个月再拿四千块工资,日子比以前富裕多了。村西头的刘叔更厉害,租了五亩地种草莓,去年纯赚八万多,比儿子在外打工挣得还多。不过村支书特意提醒,流转土地一定要签正规合同,租金、租期、土地用途都得写清楚,不懂的可以找村委会要规范合同范本,别吃了亏。

第三是土地入股。不想种地的农户,能把土地承包权入股到合作社,当“股东”拿分红,农忙时还能在合作社打工。隔壁村的张大爷,七十多岁种不动地了,把一亩半地入股到圆葱基地,每年有保底分红三千块,农忙时去基地摘圆葱,一天还能挣八十块,一年下来收入两万多,比自己种地轻松还稳当。

要是村里实在没多余土地,国家还有兜底政策。对因缺地生活困难的农户,镇上会组织免费的农业技能培训,像去年就开了大棚蔬菜种植、果树修剪的班,没地的村民去学习后,不少人被推荐到周边的农业园区上班,一个月工资四千多。而且现在农村医保、养老保险全覆盖,就算没地,也能靠打工、搞养殖、做小买卖挣钱,生活有保障。

夕阳西下的时候,晒谷场的人渐渐散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亮堂得很。原来耕地分配的新形势,不是让大伙没地种,而是让土地更有用、日子更有奔头。虽然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只要跟着政策走,抓住机会,咱农民的日子肯定能越过越红火!

来源:农村娃专注农村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