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认亲那天,他低头靠了下爸爸的肩膀,全网说他“想躲”,可谁没在爸爸面前这样靠过?
认亲那天,他低头靠了下爸爸的肩膀,全网说他“想躲”,可谁没在爸爸面前这样靠过?
个子太高,站不直,只是自然找了个支点。
这孩子,深圳长大的,生父母广东人,养父母四川人,小学在广东上,现在在四川读大学。183的个子,瘦得像根竹竿,没胖没瘦,刚好能穿进衣服。
网友扒他穿的鞋、吃的饭、说的方言,说他“被洗脑了”,可他只是个18岁少年,不是剧本角色。
他爸在重庆解放碑买火锅底料,特意挑了半辣的。
服务员说,他爸连着问了三遍“有没有广东口味”,最后自己配了点糖进去,说“孩子吃不惯太冲的”。
他妈运了广式炖盅过去,电饭煲都带了三个档位——煮粥、煲汤、蒸饭,全按老家的来。
没人提的是,他爸把东莞的建材铺子关了。
抖音上他账号最近发的不是孩子,是菜市场蹲点拍的辣椒、花椒,配文就一句:“四川话还没学会,先学会买菜。
”
AI人脸识别技术,三年前那批系统还没这么准。
能从7岁照片里扒出18岁轮廓,靠的不是算法,是无数警察熬夜改的参数,是把每一张丢失儿童的照片,都当自己家娃在看。
孙海洋在直播里说,他们要建个基金,不是为了捐款,是为了让那些找到孩子的家庭,别一回来就被推上热搜,别一进门就被镜头围成动物园。
四川教育厅刚出了新规,专门给寻亲孩子开绿色通道。
叶锐聪是第一个用上的。
不是特权,是补漏。
以前多少孩子走丢了,回来连学籍都接不上,现在,至少能安安心心坐在教室里。
他爸学会说“微辣”了,他妈妈学会了煲川味汤底。
他们没急着问“你恨不恨当年?
”也没逼他喊“爸妈”。
饭桌上先放一碗白粥,一碟盐水花生,再上一锅辣得冒烟的火锅——你吃什么,我们陪你吃什么。
网上吵得热闹,说这孩子“情感割裂”,说那家人“表演型认亲”。
可没人说,一个18岁男孩,从小被叫“儿子”,突然有双眼睛说“你是我们的孩子”,他该用多久才能把这两个“儿子”拼成一个自己?
别急着审判。
他们不是真人秀嘉宾,是三个在黑暗里摔了十几年,终于摸到灯绳的人。
认亲不是终点,是新生活的起点。
起点,就得从一碗不辣的火锅开始。
来源:正直湖泊k5zH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