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创新的“工科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10:38 1

摘要: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中央企业2024年度“科改行动”考核评价结果,中国联通旗下的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讯院)凭借在科技创新、市场化经营机制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突出成效,再获最高等级——“标杆”称号。

编者按: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中央企业2024年度“科改行动”考核评价结果,中国联通旗下的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讯院)凭借在科技创新、市场化经营机制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突出成效,再获最高等级——“标杆”称号。

成立70余年来,“技术立院”已深深植入中讯院的基因。一代代中讯人拼搏奋斗,多次在尖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我国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中讯院有不少长期出差在外的“工科男”,郑州分公司网络规划技术中心的副主任刘扬就是典型代表:大学读工科,毕业后干工程,与通信规划和咨询结下不解之缘,一干就是20多年。

这些年,刘扬带领团队奋斗在一线,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优化网络架构、提升运营效率作贡献,同时也获得多项荣誉:主持的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多项,省部级优秀设计、咨询、创新奖励40余项,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和软著授权。目前,他担任中国联通网络通信首席专家、云核心网专业首席总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TC3WG1副组长,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2025年被中国联通科协评为“最美科技工作者”。

打好5G这一仗

2019年6月6日,我国5G牌照发放,正式进入5G时代。实际上,2018年冬天,随着芬兰和韩国陆续发布5G商用服务,国内运营商就紧锣密鼓地为5G试商用开展准备工作。

这是与时间在赛跑!作为联通5G办公室成员,刘扬和其他专业技术骨干一起,定制了从NSA快速过渡到SA,实现从友好用户测试到商用首发的整体策略。从创新提出NSA简化升级的总体方案,到省分公司试点端到端网络部署测试,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刘扬和同事的持续努力,为5G试商用打下坚实基础。2019年4月,中国联通率先启动5G友好体验用户招募活动;10月底,5G商用启动,5G正式进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网络、为了用户,家在郑州的刘扬经常是工作日在北京,周末回家。“2018年、2019年每年出差都超过200天,疫情期间少一些,2024年有150多天。”北京西站成了刘扬最熟悉的高铁站。

联通用户使用5G高清视频、高速上网业务体验越来越好,背后是网络工程师开展的大量基础性工作。“基础通信服务换代,离不开跨专业协同和生态建设,更多的是结合中国联通的网络实际,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定制适合联通的网络换代方案和节奏,让用户使用联通业务的体验更好。”刘扬向《人民邮电》记者表示。

“集约化大区架构,更具联通特色。在5G启动之初,确定全国核心网大区集约化架构之后,我们结合三四年的实际运营情况,研究并提出了架构优化的策略和方案建议。这一方案涵盖的策略是全方位的,实施后,可以让集约化大区运营维护更高效、安全,围绕大区中心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谈到老本行,刘扬很兴奋。

在5G专网领域,刘扬和他的同事也开展了大量创新性工作,比如自主研发轻量化UPF,目前已经取得工信部、中国联通双入网许可。

“从专网关键网元的研发项目来看,我觉得做好产品自研工作有三点应继续坚持。首先,要有前瞻性。对于5G专网领域的潜力,我们在5G SA网络商用之初的2021年就开展多次研讨,明确了投入方向。其次,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专业网元开发打破大厂的垄断并不容易,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面临缺乏网元开发经验、缺少网元开发力量、主流厂商设备接口封闭等诸多困难,我们逐一克服,用了一年时间啃下‘硬骨头’。而把产品研发出来,才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产品的入网对接,各种许可申请,打通产品销售渠道,建立交付、售后标准化流程和团队,产品转化中所面临的困难,是研发阶段想象不到的。最后,要打造独特的产品能力。经过反复研究,极致轻量、与基站协同的定位能力已经成为中讯专网端到端产品的特色。”刘扬在总结研发经验时表示,网元设备开发,除了考虑对外接口标准化互通、功能设计轻量化、降低成本和打造独有产品能力之外,还要考虑客户日常维护便捷化、交付敏捷化,建立售后多级保障体系等。

轻量化核心网自研产品的推出,对于打造联通5G专网特有网络能力,降低客户建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5G更好、更快赋能千行百业贡献了中讯力量。

研发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实打实的投入,以及公司治理的“进化”。记者了解到,2024年,中讯院自研核心产品收入首次超4亿元,同比增长170%。中讯院2022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达11.73亿元,三年的研发强度均超10%,其中基础研究占比27%,为原创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中讯院还以“科改行动”为引领,最新公司章程将研发方向、科技创新事项纳入董事会审议范畴;通过重构三级科技创新治理机制,明显增强了董事会对技术创新领域的战略领导力。

开拓创新谋未来

“技术立院”是中讯院的优良传统,也是中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全球运营商探索网络云化的路径时,刘扬带领团队开展技术创新,量身定制了联通2B/2C分离、公专结合的核心网演进与建设策略,累计为中国联通节省投资10多亿元。

“网络通信领域的技术创新,总是围绕业务、服务和网络‘规建维优营’全流程来开展的,目的是增强运营商的网络服务能力,为中国联通定制4G/5G融合核心网架构也是如此。”谈到网络创新、提质增效,刘扬向记者表示,“如何能让网络简化、降低运维难度,让网络服务和产品更有价值、更安全稳定,让网络提供业务更敏捷,缩短新业务从规划到上线的周期,让网络发展更合理,避免投资浪费,避免业务之间相互干扰或者争抢基础资源,是创新的初衷。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详细分析各类业务的特性和用户、终端行为模式,将差异较大的业务从网络基础设施部署上直接分开,各自独立运营和服务;而对于差异较小的,尽可能考虑融合设置,通过‘大容量,少局所’提高网络运营效率。”

结合专网轻量化核心网产品研发经验,刘扬和团队成员近两年又开展了VoWiFi(Native)业务的定制溯源网关以及窄带卫星能力平台等研发工作。

“研发轻量化核心网,是为了解决专网下沉网元大厂设备成本高、定制能力弱的问题;开发VoWiFi溯源网关,是为了解决原生的VoWiFi用户在使用紧急呼叫时的正确接续问题;自研窄带卫星能力平台,则是为了能更快将我国独有的窄带卫星能力提供给公众客户,解决应急、抢险、高山等无蜂窝网络场景下的通信问题。有了创新的驱动力,再加上我们有一支懂业务,熟悉核心网流程、原理,具备ICT产品研发能力的团队,自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团队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刘扬向记者表示,“目前,溯源网关已经作为关键网元在12个省份测试上线,为后续联通VoWiFi(Native)业务商用打下网络基础。窄带卫星能力平台也在进行试验部署,与上下游厂家一起开展业务测试。团队将持续推动已掌握技术产品化,助力有潜力的自研产品规模化发展,并推进标准化产品更快产业化,让技术最终变成老百姓看得见、用得上的通信服务。”刘扬希望尽团队所能,通过科技创新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我国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工作中的刘扬是一位标准的技术专家,回到生活中,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从上中学开始就喜欢卡通、篮球,但现在几乎没时间看漫画、打篮球了。”刘扬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买了一套漫画书,放在家里。买了很久都没空翻开看,希望孩子能喜欢吧。”在家里,刘扬但凡有空,就会对孩子进行“项目管理”——饮食起居、学科辅导、身体锻炼都有明晰的要求。出差期间,往往一天忙到晚,为了锻炼,他会出门走几千步,那也是难得的亲子时间。刘扬往往一边走路,一边戴上耳机和大儿子、小女儿通话,交流生活中的温馨小事。“晚上九十点钟,路人会看见有人戴个耳机,一边走路一边自言自语,很可能觉得不正常。”说到这里,刘扬轻松地笑了。

在中讯院,像刘扬这样的“工科男”还有很多,他们在攻克难题中拼搏奋斗,在创新发展中砥砺前行。正是有了中讯人这种创新奋进的精气神,中讯院多次在尖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破解行业“卡脖子”难题贡献力量。未来,中讯院将继续以科技创新实践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国联通“三个向新”战略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中国联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