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错的这张牌,正好中国不再坚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06:12 1

摘要:这条推文一发,市场立刻有动静,但真要说现实影响,那没那么大。当天标普500从涨转跌,芝加哥的豆油期货小幅上扬,涨了大概0.5美分每磅。白宫后来出来解释,说目标是回收油,不是新鲜食用油。农民那边心情已经够紧张的了:豆农协会的老大对中美会谈取消就表示失望,伊利诺伊

特朗普10月14日发帖,要考虑切断跟中国的废弃食用油(UCO)贸易。

这条推文一发,市场立刻有动静,但真要说现实影响,那没那么大。当天标普500从涨转跌,芝加哥的豆油期货小幅上扬,涨了大概0.5美分每磅。白宫后来出来解释,说目标是回收油,不是新鲜食用油。农民那边心情已经够紧张的了:豆农协会的老大对中美会谈取消就表示失望,伊利诺伊州有农户干脆直说,过去对华出口占了一半,这一年的订单掉了,贷款现在都难还了。

把时间拉远一点看就明白为什么这事一发就能引发连锁反应。美国做生物柴油靠的原料里,进口的UCO占了不小比重。根据环保署的数据,2024年用来做生物柴油的原料当中,进口UCO大约占20%。如果这一块被切断,炼厂得改原料来源,成本上来,产能可能掉一成左右。换句话说,美国嘴上说能自产,真要操作起来,国内回收体系根本跟不上量。餐饮业出油零零散散,收集又杂又难管,质量也参差不齐,光靠国内回收解决不了短时间缺口。

再看看中国那边的情况。所谓UCO,就是吃完饭剩下的油,回收后主要做生物柴油和可持续航空燃料。2024年中国这类油出口创了纪录,差不多295.1万吨,其中美国进口大约127万吨,占比接近43%,价值大概11亿美元。这些油通常从上海等港口出发,跨太平洋到洛杉矶,然后再发到各地的生物燃料厂去用。

不过从2024年11月15日开始,中国宣布自12月1日起取消对UCO等油脂产品13%的出口退税。这个动作直接把贸易成本抬上去,企业一算账觉得外销没那么划算了,12月出口就急速萎缩,降了约六成。拿山高环能举个例子,公司的油脂业务在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了42.46%,只剩下8.2亿元,结果公司开始缩减对外订单,更多把货放在国内消化。

为什么会这样调整政策?背后有两层原因。其一是堵漏洞,之前有些贸易商可能用劣质油冒充餐厨废油来骗退税,监管收紧后只认正规来源的餐厨废弃油,投机空间被压缩。其二是要扶持国内产业链。全球对UCO的需求很大,主要消费地集中在美国、欧盟、印尼、巴西等。欧盟从2025年起对航空燃料有掺混可持续燃料的要求,今后比例还会逐步提高。以前中国大量出口,等于把便宜的原料送给了国外厂商,反而让国内企业缺原料。把退税取消后,这些油更多回流国内,促使四川、广西、河南等地在2025年投产一批大厂和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产业链逐渐往国内移动。

再把镜头对准大豆市场。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24年美国卖给中国大约2213万吨大豆,价值约128亿美元。到了2025年,形势急转直下。1到8月,美国对华的大豆出口只有2.18亿蒲式耳,同比掉了约78%。9月更是出现零进口,是自2018年11月以来的首次。主要原因是美国在4月对中国产品加征了125%的关税,中国自然开始转向南美买货。海关数据显示,9月中国进口的大豆量仍在,但几乎全来自南美,巴西占了约85.2%的份额,阿根廷也因为下调出口税把货卖了过来。

这套变化直接把美国国内市场挤压了。收割季从9月开始,10月中旬是收割高峰,地里的庄稼堆在仓库里,芝加哥期货一度跌破每蒲式耳9美元。农业部的预测显示,全年来看对华出口可能创下十一年的新低。对豆农来说,这不是小事:收入缩水,贷款压力倍增,个别农户确实面临着挺大的经济困难。

跨国粮商和加工企业在这场变局里也没闲着。邦吉、ADM等都在评估要多长时间调整生产线、配方和采购渠道。可以替代的原料包括废弃牛脂,或者从印尼、马来等地再进口,但数量和质量往往跟之前从中国进口的那批UCO不完全一致。生产线改配方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把缺口补满。

回过头看特朗普那条推文,他把切断UCO贸易拿来当筹码,意在反制中国不买美豆,口气上是在“维护美国农民”。问题是时机有些尴尬:中国出口政策早就动了,UCO贸易自然在萎缩。美国高调亮出这张牌,更多像是暴露了自己对进口UCO的依赖,而不是马上能用来扭转对华大豆出口局面。中国外交部在10月15日的回应里也说,单方面威胁不管用,进口本身是市场行为。过去几年里,中方在贸易摩擦中学到了一些经验,很多产业都趁着变局调整和升级,生物燃料就是能看得见的例子。

短期内,各方还会有动作。贸易代表、农业部门、粮商和炼厂之间会继续沟通,评估关税、配额、补贴和应急方案。市场也会根据双方的下一步表态和政策再波动。接下来几周,应该会比现在更热闹一些。

来源:山谷觅清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