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信、勇敢、冲动,无所畏惧。可等到真的走得远了,见的人多了,才发觉,真正让你无法靠近的,并不是那些精明睿智的人,而是那些放肆地炫耀自己的“局限”,把夜郎自大的无知,当作成不可一世资本的人。
你有没有被一句厚脸皮的“我就这样,有本事你别理我”怒得无话可说?
走在人情世故的江湖里,你会发现,比无能更让人怕的,是那些将无知当作底气的人。
他们把浅见当优点,把愚钝视为倔强,甚至以“不懂”为豪,活得格外理直气壮,让人哭笑不得。
或许在年少时,我们相信,自己所处的世界就是全部。
自信、勇敢、冲动,无所畏惧。可等到真的走得远了,见的人多了,才发觉,真正让你无法靠近的,并不是那些精明睿智的人,而是那些放肆地炫耀自己的“局限”,把夜郎自大的无知,当作成不可一世资本的人。
想起一个多年未见的一,桌上聊起各自的生活和成长。有人成家立业,事业小有成就,也有人依旧兜兜转转在老路上打转。
喝酒间,李明忽然说起一种新型投资方式,言之凿凿地劝大家入伙,还自夸学习能力强,看过某大V直播。
席间的老同学阿林随口问他几句深层机制,李明立即板起脸,说:“有必要懂那么多吗?不就赚点钱嘛,聪明反被聪明误!”
大家尴尬地沉默,李明却觉得自己识破了“复杂人的套路”,满脸骄傲。这种心安理得的自以为是,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太常见了。
现实就是这样,层次高的人往往心怀敬畏,总觉得要敬重未知,而层次低的人,则喜欢将无知站在光下大声宣扬,甚至将学习当作“装腔作势”,把目光短浅当作“脚踏实地”。
这些人似乎总会发出相似的声音:“书都读傻了吧,现实哪有那么多讲究!”、“这点东西还需要学?”、“会做就是比你懂!”
一些谦虚请教的人,反而被他们嘲讽成“钻牛角尖”。他们用一种扭曲的反推逻辑,否定知识、无视经验,还能乐此不疲地自夸。
这样的迷之自信,无法用三言两语劝醒,因为他们早已把自己的圈子当成世界的边界,把认知的天花板当作天空的尽头。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同事?公司新上线一套系统,大家都按要求参加培训,唯独赵哥坚持:“用手机都这么多年了,不就那些功能?
没必要瞎折腾。”后来,系统升级出错,公司手忙脚乱,赵哥一句:“我早说没用吧!”
全然不自省。混在团队,大大咧咧,从不觉得自己该成长半分。
其实,人与人拉开差距,不在于出生背景,而在于愿不愿意跨出舒适区。
认知的界线,是自我成长最根本的起点。越是层次高的人,越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哪怕懂得再多,依然甘于向生活低头;
而认知低的人,却总是以为自己什么都懂,还拒绝一切新的可能,把不懂、不学摆在最前,仿佛这是与世界的斗争武器。
你会发现,生活里最容易困住人的,从来不是所谓“失败”,而是把有限的眼界锤炼为金科玉律。
认知低的人,恐惧变化,更排斥深度思考,他们用偏见武装自己,用刻板印象取代探索,用一叶障目解释所有,看不同意见的人都是“矫情”。
在质疑和防御中耗尽自己,把成长挡在门外。
为什么越认知低的人,越喜欢把无知当作本事?
因为那样好活,舒服、不用努力、不需付出,就能获得存在感。
可世界真有那么简单吗?真正优秀的人,见过山外有山,那些内敛、平和甚至偶尔自嘲的姿态,正是认知拓宽后的自信。
而认知低的人,只要仍活在有限的小圈子里,哪怕世界在进步,他依然固步自封。
你渐渐明白,优秀不是会说漂亮话、也不是藏着多少本事,而是有一份面对未知的坦率与自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当你越来越懂得一山更比一山高,也许才算踏上成长的路途。
所以,当你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便知道:真正值得敬佩的,不是那些无所不知的大师,而是即使拥有了诸多经验,还能谦卑前行的人。
愿我们都能守住一份好奇和敬畏,不为无知找借口,不把低层次的无为当底气。
人生很长,世界很大,跳出认知的井底,才能看到更辽阔的风景。
来源:梦里听雨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