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俄罗斯农田在悄悄变样。农民们今年种的荞麦和黑麦少了大半,水稻面积也缩了水,但豆类和油料作物的种植区却快速扩张。根据统计数据,荞麦播种面积比去年少了三成多,黑麦更是砍掉了近三成地块,而豌豆和扁豆的产量反而翻了倍。
近期俄罗斯农田在悄悄变样。农民们今年种的荞麦和黑麦少了大半,水稻面积也缩了水,但豆类和油料作物的种植区却快速扩张。根据统计数据,荞麦播种面积比去年少了三成多,黑麦更是砍掉了近三成地块,而豌豆和扁豆的产量反而翻了倍。
现在种地讲究看市场行情。荞麦价格两年跌了快五成,每公斤才七八十卢布,农民种了卖不掉还占仓库。库切罗夫说,光是国内市场消化不了这么多荞麦,库存都堆成山了。水稻也没好到哪儿去,虽然能出口但从去年开始不让往外卖,加上天气干旱缺水,克拉斯诺达尔那边种稻成本涨得厉害。
黑麦的情况更惨。超市里的黑麦面包销量一直在降,农民种了也没人买。涅杜日科公司干脆直接停了黑麦种植,改种更赚钱的小麦和豆子。面包厂数据显示,今年黑麦面包生产比去年少了近三成,五年间直接腰斩。专家预测黑麦可能只会剩下一点试验田,用来轮作护地或做特产面包。
豆子成了新宠。豌豆今年收了五百多万吨,比去年多将近一倍。沃罗涅日那边新品种能扛寒扛旱,单产提到了每公顷三吨多。库切罗夫说豆子不光中国人和中东那边要得多,还能给土壤补充氮元素,下茬种小麦能少用化肥。油菜籽产量也创新高,预计能达到五百四十万吨。
政策变化也影响着选择。大米出口禁令让农民不敢扩种,但国内消费者还是更爱买细长粒的进口米。苏沃罗夫提到种豆子其实成本低风险小,不仅国际订单稳定,国内健康饮食风潮也让国内需求涨起来。现在连一些偏僻地区也开始试种黄米和香菜,为以后打开新市场做准备。
水稻主产区缺水问题严重。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灌溉系统维护费年年涨,种稻成本高到农民直叫苦。 Strategy Partners 的苏沃罗夫算过账,水稻属于烧钱作物,没补贴根本赚不回成本。相比之下豆子抗灾性强还能卖高价,自然成了香饽饽。
公司财报显示转型已经见效。埃科尼瓦农业集团种豆收益不错,豌豆收成都达到预期,质量还比去年好。农民们现在种地越来越精明了,看着国际市场行情调整种植计划。明年或许会有更多人加入种小众作物的行列,毕竟只有跟着钱走才能活下去。
来源:覃覃有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