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帝陵是唐代皇帝的陵墓群,共有20座,其中18座位于陕西省,1座在河南省,1座在山东省。这20座帝陵中,有14座依山为陵,6座堆土成陵,16座被盗,4座地宫未被盗掘(1座100%未被盗掘)。
唐代帝陵是唐代皇帝的陵墓群,共有20座,其中18座位于陕西省,1座在河南省,1座在山东省。这20座帝陵中,有14座依山为陵,6座堆土成陵,16座被盗,4座地宫未被盗掘(1座100%未被盗掘)。
地处陕西关中的帝陵是唐朝 19 位皇帝的 18 座帝王陵寝及陪葬墓室,因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19 位帝王只有 18 座陵墓。其中咸阳市9座(礼泉县2座、乾县2座、泾阳县2座、三原县3座),渭南市9座(富平县5座、蒲城县4座)。
建陵是唐朝第七位皇帝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章敬皇后吴氏、韦妃合葬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礼泉县城东北15公里的武将山南麓。
唐肃宗李亨,唐玄宗第三子,谥大圣大宣皇帝。安史之乱爆发后(756年)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成为唐朝首位在战乱中登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756年—762年)致力于平定叛乱,但未能彻底结束动荡。
陵区由陵园、下宫及陪葬墓区等组成。陵园为夯土城垣,平面呈不规则矩形,以四隅尚存角楼基址间距计,陵园东墙长1524米,北墙长879米,西墙长1373米,南墙长1050米,面积15万平方米。城垣四面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门外各置石狮1对,筑阙台1对。朱雀门(南神门)外设神道,长763米,其南端筑乳台1对。神道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华表、翼马、鸵鸟、仗马、翁仲等石刻造像。朱雀门内有献殿遗址。
建陵的一对翼马,位于石望柱北28米。翼马身长2.40米,身高2.45米,形制与其它陵的基本相同,唯其翼翅的三长翎尾端卷云纹更为突出,翼马身驱变得较小,除了和其它陵墓石刻的冀马一样在前肩雕双翅外,再无别的雕饰,但从侧面看屹然而立从正面看跃然欲驰,其雕刻之精致在诸唐陵中最为突出,使人不能不叹服,诚为高超的艺术品。
鸵鸟位于翼马北32米,鸵鸟身高1.19米,身长1.40米,头颈弯曲折於翅外中部,其毛羽清晰,犹如鳞状,头较大,眼突出,尾发达。
石仗马位于鸵鸟北32米,每对石马南北间距30米。石马身长1.90米。身高1.80米。唯其于颈下系一圆球状铃,这在唐陵的石刻中是罕见的。每马前左方各有牵马石人一个,均系武士装束现均已残。
石人位于石马北32米,每对石人南北 间距30米,石人身高2.5米。
建陵石刻是现存唐关中十八陵中,保存最为完整,雕凿最细腻的一座帝陵石刻,是中唐时期帝陵石刻的代表作。
郭子仪墓是唐肃宗建陵目前唯一现存的陪葬墓。郭子仪,世称“郭令公”。从安史之乱爆发被起用时算起,他共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见证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郭子仪于宝应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变有功,进封汾阳郡王。
1961年建陵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陇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