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约有890万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其中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占心衰患者的26.6%,而且HFmrEF也不是一层不变的,长期随访中,25%~37%可转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25%~33%转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
中国约有890万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其中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占心衰患者的26.6%,而且HFmrEF也不是一层不变的,长期随访中,25%~37%可转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25%~33%转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
常用的抗心衰药物,能否改善HFmrEF患者的心衰症状、生存质量、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尚无定论。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许艳梅、郭浩等进行的Meta分析表明,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有效降低 HFmrEF 患者全因死亡及血肌酐升高风险,但未发现可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低血压及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沙库巴曲缬沙坦或可能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这项研究通过搜索建库起至2023年12月31日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最终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150例HFmrEF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药物基础上加用ACEI/ARB)相比,试验组(使用常规治疗药物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全因死亡风险(RR=0.63,95%CI:0.45~0.86,P=0.004)、血肌酐升高发生风险(RR=0.65,95%CI:0.50~0.84,P=0.001)均降低,6 分钟步行距离水平升高 [ 加权均数差(WMD)=66.33 m, 95%CI: 11.77~120.90,P=0.02]。
不过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RR=0.87,95%CI:0.61~1.24,P=0.43)、治疗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WMD=319.67 pg/ml,95%CI:-823.36~1 462.70,P=0.58)、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WMD=4.48 μg/L,95%CI:-0.58~9.54,P=0.08)、 低血压发生风险(RR=1.03,95%CI:0.61~1.76,P=0.90)、 高钾血症发生风险(RR=0.95,95%CI:0.67~1.33,P=0.75)未见改善。
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显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大,且部分指标结果不稳定。
作者表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双重作用靶点,一方面可抑制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减轻水钠潴留和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抑制脑啡肽酶生成,降低利钠肽降解,增强利钠肽系统活性,从而发挥抗心衰作用。因此,理论上与ACEI/ARB类药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对HFmrEF患者可能更为有效。
而该研究也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显著降低HFmrEF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在安全性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可降低血肌酐升高风险,这提示该药对肾功能异常患者可能更有益。
此外,沙库巴曲缬沙坦未能降低高钾血症发生风险,其原因可能与沙库巴曲缬沙坦含有缬沙坦成分有关(该成分可引起血钾升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血钾水平。
来源:郭浩, 许艳梅, 刘希金.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 2025, 40(10): 985-990.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5.10.005【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可见全文】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