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和襄阳,历史上的渊源和地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00:59 1

摘要:原因很简单,我写了几篇关于南阳或者襄阳的文章,评论区里有些襄阳或者南阳的读者,相互之间不是那么友好,有非要争个高低的感觉。

写这篇文章之前,对于标题我都斟酌了一下,究竟是把南阳放前面,还是襄阳放前面?

原因很简单,我写了几篇关于南阳或者襄阳的文章,评论区里有些襄阳或者南阳的读者,相互之间不是那么友好,有非要争个高低的感觉。

关于诸葛亮隐居的地点,网上已经争论了很多年,我就不凑热闹了。近年来,关于两城共处的地域究竟是该称之为“南阳盆地”还是“南襄盆地”,两地的网友又是针尖对麦芒。

这篇文章,我来理一理两地之间在历史上渊源。首先我得声明,我既不是湖北人也不是河南人,不存在个人偏向问题,对于盆地该叫什么,我也尽量用南阳盆地(南襄盆地)这样的方式来表述。

南阳和襄阳地处中原和荆楚的交界之地,都是汉水流域,两城之间的距离也才百来公里,渊源还颇深。

西周分封,楚国从关中平原迁到了今江陵一带,南阳盆地(地南襄盆地)则有申国,鄫国,邓国,鄢国等国家。约公元前678年,楚文王北上伐申,顺道还灭亡了邓国,这一带归入了楚国的版图。

战国时期,楚国以宛城(今南阳)为中心修起了楚方城,宛为楚国的军事重镇。同一时期,楚国在鄢国的故地(今湖北宜城)建立了一个别都,称之为鄢郢。

南阳和襄阳,这两个地名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南阳的地名,出现于战国晚期。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国在设置了南阳郡(郡治宛县)。秦朝的南阳郡辖区范围包括了今湖北的北部,但是否包括今襄阳市区,还是有争议,所以,谭其骧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把南阳郡的南界划到了今邓州和襄阳之间。

西汉初年,襄阳县设立,属于南郡,南郡的郡治为江陵。

因此就地位来说,南阳盆地(地南襄盆地)归属楚国时期,鄢郢的地位要高于宛城;在秦国统治时期和西汉时期,则是南阳高于襄阳,这种格局持续到了东汉末年。

公元192年,刘表江荆州刺史部从武陵郡索县(今湖南汉寿)移到了襄阳,襄阳成了一级行政区所在地,而此时的南阳郡又属于荆州刺史部,所以,襄阳又压了南阳一头。

三国时期,襄阳和南阳都属于魏国,地位是平等的。

西晋,南阳为南阳国,襄阳为襄阳郡,均为一级行政区。

南北朝时期,宋、齐、梁这三朝,在襄阳设立了雍州,是南方政权西面的支撑点,南阳的地位要低于襄阳。

侯景之乱后,西魏占据了南阳盆地(南襄)盆地,南朝急剧衰退。

隋朝,襄阳郡和南阳郡并立。

唐朝,两地都属于山南东道。襄阳郡变成了襄州,州治为襄阳;南阳郡却被邓州所替代,州治为穰县(今邓州市),南阳则降为普通县。南阳的地位明显低于襄阳。

宋朝延续了唐朝的格局,两地同属于京西南路。襄州依然是以襄阳为首县,邓州则继续以穰县(今邓州市)为首县。

唐宋两朝,南阳的地区中心地位被邓州所替代,这是为什么?我认为与当时的交通格局有关,商於古道和汉水是这两个朝代的南北大动脉,邓州的区位优势明显好于南阳。

元朝时期,南阳又重新夺回地区中心的地位。南阳和襄阳同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当时的南阳为南阳府,襄阳为襄阳路,都是二级行政单位。名义上路和行省直辖府地位是平等的,但从人们观念上讲,路要稍高于府,因为路可以辖散府。

明清时期,南阳府属于河南布政使司,襄阳府属于湖广布政使司,双方地位等同。从经济实力和军事重要性上讲,襄阳则是明显高于南阳。

以上是襄阳和南阳历史的大致脉络。

应该说,两地大多数时候联系还是很紧密的,在明朝以前,基本属于同一行政大区,历史渊源深厚。

所以,两地人们可以放下一些无谓的争端,携手共同开发地域资源,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沙鸥说一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