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大的“贡献”,就是亲自摧毁了中国人对于美国的幻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20:01 1

摘要:许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和年轻人,怀揣着对美国的无限憧憬,认为那是实现个人梦想、追求自由的理想国。特朗普的出现,犹如一声惊雷,打破了这一切美好的幻想。

曾几何时,美国被视为世界的灯塔,象征着自由、民主与繁荣。

许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和年轻人,怀揣着对美国的无限憧憬,认为那是实现个人梦想、追求自由的理想国。特朗普的出现,犹如一声惊雷,打破了这一切美好的幻想。

全球化的领袖地位、民主与法治的神话、对外的“自由贸易”承诺,特朗普一一推翻。

他公开宣扬“美国优先”,发动贸易战,强硬对待中国,这一切让那些曾经对美国深信不疑的人措手不及。

中国的年轻一代,他们曾经理想化美国,如今却看到了一个真实、复杂、充满敌意的美国。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特朗普作为“地产大亨”声名鹊起的黄金时期。他最成功的项目之一,就是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的特朗普大厦。

这座金碧辉煌、甚至有些浮夸的建筑,完美体现了他的审美和哲学:成功就是要看得见、摸得着,要极尽奢华,要让所有人都知道“特朗普”这个名字。

他把自己的名字印在所有能印的东西上:大楼、赌场、酒店、高尔夫球场,甚至瓶装水和牛排。

在商业运作上,他更像是一个赌徒。他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投下重注,试图打造一个赌博帝国。

起初看似风光无限,但随后就陷入了巨额的债务危机。他的企业先后多次申请破产保护。

对于普通商人而言,这是奇耻大辱;但对于特朗普来说,这只是“生意的一部分”。他利用规则,让银行和投资者承担损失,自己却总能设法抽身。

如果他仅仅是个地产商,或许还不足以对中国民众产生如此大的心理冲击。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型,发生在新世纪。

2004年,一档名为《学徒》的真人秀节目开播。特朗普在节目中扮演一个严厉的、寻找继承人的超级老板。

他坐在豪华的会议室里,对那些渴望成功的参赛者进行点评,然后用他那句标志性的台词——“你被解雇了!”——来淘汰他们。

这档节目火遍全美。它把特朗普塑造成了一个果断、强硬、绝不废话的“成功化身”。整整一代美国人,是通过电视屏幕认识他的。

这种电视明星的身份,为他2016年竞选总统铺平了道路。当他宣布参选时,几乎所有的政治精英和主流媒体都把他当成一个笑话。

他们认为,这个满嘴跑火车、毫无政治经验的真人秀明星,只是来玩票的。可他们都想错了。特朗普精准地捕捉到了美国社会内部的巨大裂痕。全球化和去工业化,使得美国“铁锈带”的蓝领工人感到了被抛弃的愤怒。他们厌倦了华盛顿那些政治家们空洞的承诺和“政治正确”的束缚。

特朗普用最简单、最直白、甚至最粗鲁的语言,对这些人喊话。他喊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他承诺要“排干沼泽”,即清除华盛顿的腐败精英。他指责中国和墨西哥“偷走”了美国的工作。他承诺要建墙,要驱逐非法移民。他的竞选集会,不像政治演讲,更像是狂热的粉丝见面会。

他完全绕过了传统媒体,直接使用社交媒体作为自己的“大喇叭”,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输出自己的观点。他这种“反建制”的姿态,这种对“政治正确”的公然蔑视,正中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的下怀。他们要的,就是一个能替他们出气、能打破旧秩序的“局外人”。特朗普完美地扮演了这个角色。

他一顿操作,把美国的“人设”给干塌了!

当特朗普在2016年奇迹般地赢得大选时,中国的舆论场陷入了一种复杂而割裂的状态。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特别是知识分子群体、部分中产阶级和渴望“精英教育”的家庭,对美国抱有一种近乎宗教般虔诚的“幻想”。

这个幻想中的美国,是“民主的灯塔”、“自由的圣地”,它拥有客观中立的“第四权力”(新闻媒体),有完善的法治,有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并且乐于带领全世界走向“文明”。

中国一些所谓的公知,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国内扮演着“二传手”的角色。

他们言必称美国,将美国的制度捧上神坛,以此来映衬中国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他们批评中国的民族主义,却对美国的“爱国主义”赞不绝口;他们指责我国的体制,却对美国的两党政治推崇备至。

可是,特朗普的上台,就像一个喝醉了的大汉,一脚踹开了“样板间”的大门。他用最粗暴的方式,把那个精心布置、灯光柔和的“美国形象”砸了个稀巴烂。他所做的一切,都精准地打击在那些“幻想”最柔软的部位。

首先,他彻底粉碎了“全球化领袖”的幻想。过去的美国总统,无论是谁,都会把“自由贸易”、“全球责任”、“多边主义”挂在嘴边。

这是美国维系其全球霸权的“软实力”包装。特朗普根本不吃这一套。他上任伊始,就高举“美国优先”的大旗。这个口号是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宣言。

他撕毁了前任奥巴马苦心经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个协定原本在经济上是为围堵我国而设计的,但他觉得这对美国“不公平”。

他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公然宣称“全球变暖是中国编造的骗局”。他威胁要退出北约,除非盟友们“交够保护费”。

这种赤裸裸的“交易”心态,把国际政治当成了黑帮收保护费,让全世界都看清了,美国所谓的“领导责任”,本质上就是一门生意。

对我国冲击最大的,莫过于他悍然发动的“贸易战”。

在过去的幻想中,中美关系是“压舱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赢关系。

尽管有摩擦,但主流观点认为,经济的深度绑定会让两国保持“斗而不破”。特朗普彻底掀翻了这张桌子。

从2018年开始,他毫无征兆地对(我国)输美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从几十亿到几百亿,再到几千亿。

紧接着,他更是动用国家力量,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进行“定点清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华为的极限施压。

他以“国家安全”为名,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其供货,并胁迫盟友在全球范围内封杀华为的5G技术。

它让所有人,从决策层到普通百姓,都看清了一个冰冷的事实:美国所倡导的“自由市场”和“公平竞争”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你不能威胁到它的科技霸权。

一旦你发展得太快,动了它的“奶酪”,它会毫不犹豫地撕下一切伪装,动用所有手段来打压你。

这记耳光,把那些高喊“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公知”们打得晕头转向。

其次,特朗普摧毁了“民主灯塔”和“新闻自由”的神话。

美国一直以其“三权分立”、“法治精神”和“媒体监督”为傲。

可特朗普在任期间,人们看到的是什么?他公然指责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是搞“政治迫害”的“深层政府”。

他频繁地攻击法官,只因为他们的判决不利于自己。他对新闻媒体的攻击更是家常便饭。他把《纽约时报》、CNN等主流媒体斥为“假新闻”和“人民的敌人”。

中国的民众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个被“公知”们吹嘘为“客观、中立、良知”的美国媒体,在美国总统眼里,不过是党派斗争的工具。

而那些媒体也确实抛弃了“中立”的外衣,用尽一切手段和特朗普进行舆通论战。双方的撕裂和对骂,让中国的“吃瓜群众”大开眼界。

原来“新闻自由”的真相,是“我们有骂总统的自由,总统也有骂我们是人民敌人的自由”。

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在一种近乎荒诞的戏剧性场面中落幕。

2020年大选,他败给了拜登。但他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坚称存在“大规模舞弊”。

这种对本国民主制度的公然不信任,已经让世界目瞪口呆。而高潮,发生在2021年1月6日。

那一天,成千上万的特朗普支持者,在华盛顿高呼着“停止窃选”的口号,冲破了警方的防线,攻占了象征美国民意的最高殿堂——国会山。

议员们仓皇逃窜,会议被迫中断,全球的摄像机镜头,都对准了这场“美国式”的动乱。

曾几何时,中国的互联网上充斥着对美国“和平移交权力”的赞美诗。

而美国的政客们,也曾将其他地方的暴力示威活动,美其名曰“美丽的风景线”。

现在,这道“风景线”原封不动地在美国上演了。

讽刺的是,冲进国会的“勤王军”,和那些在中国香港制造混乱的暴徒,使用了几乎相同的“战术”。这让中国民众彻底看清了“美式双标”的虚伪本质。

特朗普这位“反面教员”,用他四年的执政,完成了中国国内多少年正面宣传都难以达到的“思想教育”效果。

最显著的是,中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美国的“滤镜”彻底碎了。他们不再仰视美国。

当他们看到美国的贸易霸凌、科技封锁、国内的政治混乱和抗疫的失败时,他们之前被“公知”们灌输的“美国神话”就自动破产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空前高涨。

他们开始以“平视”的眼光看待西方,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体制在应对危机、集中力量办大事上的优越性。

其次,是中国彻底抛弃了“幻想”,坚定了“自力更生”的决心。

特朗普对华为等科技企业的围剿,如同当头棒喝,让中国清醒地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幻想依赖美国的“善意”来融入全球产业链,是极其危险的。

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只有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中国才能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站稳脚跟。

正如一些反华的“中国问题专家”自己都不得不承认的那样,美国对中国学生的打压,已经忽视了一个新的现实:在许多关键的科技研究领域,中国已经迎头赶上,甚至开始超越美国。

一篇来自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一个以反华著称的机构——的文章都罕见地指出,中国的学生不再需要非得去美国才能获得世界一流的科研经验。

美国试图关闭大门,反而会加速中国科研体系的内生发展,让他们把才智更多地投入到中国自身的国防和国家实力建设中去。

参考资料:从特朗普出庭应诉看美国政治乱象

来源:朱竟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