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娃哈哈,那崛起的路子简直像开了挂的传奇。1987 年,42 岁的宗庆后揣着借来的 14 万块钱,接下了杭州一家亏得底朝天的校办企业经销部 —— 那会儿谁能想到,这个靠蹬三轮卖汽水、冰棒糊口的小摊子,将来能长成饮料圈的巨无霸呢。
提起娃哈哈,几乎没人不熟悉。小时候的 AD 钙奶,走亲戚拎的八宝粥,早起赶时间喝的营养快线,全是几代人的共同回忆。
这个从杭州小厂子起步的品牌,曾经是饮料界的 “顶流”,可这些年慢慢没了当年的风头。
如今创始人宗庆后走了,女儿宗馥莉接过担子,这个陪着咱们长大的国民品牌,还能找回往日的辉煌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娃哈哈,那崛起的路子简直像开了挂的传奇。1987 年,42 岁的宗庆后揣着借来的 14 万块钱,接下了杭州一家亏得底朝天的校办企业经销部 —— 那会儿谁能想到,这个靠蹬三轮卖汽水、冰棒糊口的小摊子,将来能长成饮料圈的巨无霸呢。
真正让娃哈哈从街头小铺变成国民品牌的,是 1988 年推出的儿童营养液。当时正好赶上独生子女时代,家里的娃个个都是宝贝疙瘩,可不少孩子挑食挑得厉害,一口饭要喂半天,家长急得团团转却没啥好办法。
宗庆后瞅准了这个空子,找上浙江医科大学的教授拿下配方,专门做了这款针对孩子营养不良的产品。一经上市就彻底卖爆了,“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 的广告词更是传遍了大街小巷,连偏远县城的小卖部都在吆喝。短短三年时间,这营养液的销量就硬生生冲破了一个亿,把小作坊彻底做成了大生意。
紧接着,娃哈哈果奶、AD 钙奶接连登场,尤其是 AD 钙奶,1996 年一年就生产了十亿多瓶,产值快 7 个亿,超市货架上经常被抢空,南京的经销商都直接派车堵在工厂门口等货。
后面的娃哈哈简直像开了挂似的一路狂奔:1996 年推出的纯净水,就靠 “干净纯粹” 这个实在名头,硬生生抢下了大半个市场份额。
1998 年更敢跟可口可乐叫板,推出了非常可乐 —— 不跟洋品牌在城里扎堆较劲,专挑农村市场深耕,才一周时间,瓶子就卖到了东北的小镇子和海南的渔村里。到 2005 年的营养快线更神,最火那阵一年能卖 200 多亿,不少人早上赶时间,拧开一瓶就能当早餐,成了国民级的方便饮品。
一路冲到 2013 年,娃哈哈营收直接飙到 783 亿的顶峰,那会儿农夫山泉的营收还不到它的九分之一,说是饮料圈的绝对老大一点不夸张。
娃哈哈能这么横,核心是靠宗庆后琢磨出的独门秘籍 ——“联销体” 模式。这模式说白了就是把经销商绑成 “自己人”,大家一起赚钱,渠道铺得又快又稳,别家根本跟不上趟。
从厂家到省、市、县,再到街边小卖部,一层一层往下铺,全国 7000 多个经销商、500 多万家小商店,像毛细血管一样连到乡镇农村。那时候不管是城里的大超市,还是村里的小铺子,都能买到娃哈哈,这种渠道优势,好多竞争对手想追都追不上。
谁也没想到,2013 年的巅峰过后,娃哈哈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2014 年营收降到 728 亿,2015 年直接掉到 494 亿,之后好几年都在 500 亿上下晃悠,2020 年甚至跌到 439.8 亿,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曾经的 “国民品牌”,为啥慢慢不招人待见了?
首先是大家的口味变了,越来越挑了。这些年不管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讲究健康,无糖、低糖的饮料成了主流,年轻人都爱喝元气森林、东方树叶这些新牌子。
可娃哈哈还在吃老本,营养快线、AD 钙奶这些老产品虽然经典,但糖分高、配方也没怎么更新,慢慢就被追求健康的消费者抛弃了。而且新品出得也慢,等娃哈哈跟风做无糖茶、气泡水的时候,市场早就被别人占了。
其次是营销和品牌没跟上时代。娃哈哈的广告还是老一套,没跟上年轻人的审美。
还有就是娃哈哈的 “多元化” 走了弯路。这些年它啥都想试试,做童装、开商场、卖白酒、搞地产,可这些跨界的生意没一个做得好。比如 2013 年花 150 亿进军白酒行业,推出的 “领酱国酒” 一年最多卖 1 个亿左右,连行业零头都不到;开的欧洲精品商场,没撑多久就没人提了。这些分散精力的跨界,反而拖累了饮料这个主营业务。
更关键的是,电商兴起打破了娃哈哈的渠道优势。以前靠 “联销体” 能把货铺到农村,可现在年轻人都在网上购物,直播带货、社区团购成了新趋势。娃哈哈的线下渠道虽然还在,但线上布局慢了半拍,没能跟上电商发展的节奏,慢慢就被竞争对手赶超了。
宗庆后离世后,女儿宗馥莉正式接过娃哈哈的大旗。这个留过洋的 “企二代”,一上任就烧起了 “三把火”,想让娃哈哈重新火起来。
宗馥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老品牌 “焕新”。她换掉了代言 18 年的王力宏,给 AD 钙奶提出 “今日未成年” 的说法,推出国庆小红瓶、跟潮牌联名的包装,还让 AD 钙奶入驻年轻人喜欢的 B 站,吸引年轻人关注。
更有意思的是,她还出了 AD 钙奶味的月饼、粽子和雪糕,把经典产品玩出了新花样。在产品上,她瞄准无糖的趋势,推出了茉莉花茶、正山小种等四款新口味无糖茶,还一口气规划了 14 个新品,盯着多个热门品类发力。
客观说,娃哈哈想回到 2013 年的巅峰,难度不小,但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它手里还握着几张 “好牌”。
第一张牌是国民情怀。对咱们中老年朋友来说,娃哈哈不只是一个饮料品牌,更是童年记忆、青春回忆。
宗庆后离世后,不少消费者主动买娃哈哈产品表达怀念,北京的商超甚至需要天天补货,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是其他新品牌比不了的。只要能守住产品质量,把这份情怀变成长期的消费,就是巨大的优势。
第二张牌是渠道根基。虽然电商冲击很大,但娃哈哈的 “联销体” 还在,500 多万家零售终端覆盖到乡镇农村,这是很多品牌花十几年都建不起来的。只要能把线下渠道和线上电商结合起来,让消费者既能在小卖部买到,也能在网上下单,渠道优势就能重新发挥作用。
第三张牌是健康赛道。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无糖茶、益生菌饮料、大健康产品都是热门方向。娃哈哈已经开始布局无糖茶和保健品,只要能精准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做出真正好喝又健康的产品,就能在新赛道里分到一杯羹。
当然,挑战也同样严峻。外面有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品牌的挤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内部要化解管理矛盾,凝聚员工的人心。更重要的是,娃哈哈需要摆脱 “别人做啥我做啥” 的老路子,以前靠模仿别人的产品能成功,现在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
娃哈哈的故事,就像很多中国老品牌的缩影,有过辉煌,也遇过低谷。它承载着宗庆后的人生梦想,也藏着几代人的共同回忆。
如今娃哈哈的市值保估计,应该在900亿左右,宗馥莉想要拿下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她的改革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但只要能守住初心、跟着时代走,这个陪伴我们几十年的国民品牌,未必不能再次绽放光彩。
毕竟,对于真正的国民品牌来说,只要还有人记得、还有人信赖,就有再次伟大的可能。咱们也愿意相信,那个让我们 “吃饭就是香” 的娃哈哈,能在新的时代里,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