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要是最近关注美国的动静,可能会发现个挺有意思的反差,小李子演的《一战再战》在那边场场爆满,媒体夸它是“年度最敢拍的政治隐喻片”。
你要是最近关注美国的动静,可能会发现个挺有意思的反差,小李子演的《一战再战》在那边场场爆满,媒体夸它是“年度最敢拍的政治隐喻片”。
观众扒着剧情细节吵移民矛盾,可这电影到了中国,却因为“看不懂里面的梗”票房惨淡,不少人吐槽“剧情乱得像家庭伦理剧”。
更巧的是,电影里“反政府军跟政府对着干”的戏码,居然在现实里同步上演,美国总统特朗普发AI视频自封“国王”,几百万民众举着牌子反对特朗普当“国王”,两党高层撕来撕去没个完。
银幕上的内战预演,怎么就跟现实无缝衔接了?这些看着像闹剧的操作,到底是政客博眼球,还是美国制度的裂痕真的捂不住了?
《一战再战》能在美国火起来,核心是它把“移民矛盾”这个现实痛点,直接拍到了大银幕上。
作为《美国内战》的续集,电影一开头就扔出个尖锐场景,黑人领袖帕菲迪亚带着反政府军“法兰西75”,在美墨边境截住白人军官洛克桥,硬把被拘留的移民给放了,还对着镜头骂特朗普的移民政策。
这种把街头抗议搬进剧情的设定,美国观众一看就共情了,2024年美国海关的数据就摆在那儿,美墨边境的移民拘留量比去年涨了37%,单是得克萨斯州一个月就拦了超10万非法移民,移民问题都连续6年成了选民最关心的事儿了。
电影里的冲突细节,说穿了就是现实的“放大版”。
帕菲迪亚为了跟白人精英对抗,不光劫了军官,还逼着人家做不雅动作羞辱,小李子演的白人鲍勃,放着自己的阶层不管,跑去投靠反政府军,甚至在爆炸现场跟帕菲迪亚搞到了一起。
这些看着极端的剧情,其实暗戳戳说的是美国社会的撕裂,白人精英压制少数族裔,有时会用这种私人化的羞辱方式,而少数族裔的抗争,也未必全是“为理想”,里头可能掺着权力欲和私人念想。
美国观众能理解到这些,因为他们身边就有类似的事,2024年加州就出过移民跟警方的冲突,起因就是一个移民被怀疑“非法滞留”,警察执法时下手重了点,最后闹得上千人上街抗议。
但这电影真正值得琢磨的,是它“提前演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当帕菲迪亚在戏里说“我们反的不是某个政客,是让少数族裔永远抬不起头的规矩”时,其实戳中了美国制度的软肋,表面喊着“平等”,却从来没真正解决移民政策的根本问题。
而这种“银幕跟现实对着干”的情况,才是最该注意的,为啥一部电影能精准戳中现实?因为那些矛盾本来就藏在制度里,只是被剧情放大了而已。
要是说电影是“暗喻”,那10月美国街头的操作,就是明晃晃的“闹剧”。
10月18号那天,“吴王日”直接冲上全美热搜,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这些大城市,超300万人上街搞了2500多场抗议。
可你仔细看那些标语,一半是“反特朗普专制”,一半是“挺特朗普强硬”,翻遍所有抗议声明,居然没一个统一的“具体要求”,没人说“要改哪条法律”,也没人提“要解决哪个实际问题”,大家就举着牌子跳跳舞、喊喊口号,活像一场大型派对。
特朗普的应对更绝。
面对这么多人抗议,他不光没软,反而在自己2022年搞的“蓝天社交”上发了两条AI视频。
你可能忘了,当初他被推特、脸书封了号,全靠这个平台跟1200万支持者互动(这里面90%都是共和党选民),选在这儿发声,本身就带着“跟对方对着干”的意思。
第一条视频里,他戴着金王冠、举着宝剑,跟“国王加冕”似的,拜登、佩洛西那些民主党政客在画面里乖乖下跪。
第二条更损,他开着战斗机往抗议人群扔纸条,上面写着“索罗斯雇来的”,明着骂抗议者是“左翼花钱请的演员”。
民主党也没闲着,直接用“以牙还牙”的方式反击。
佩洛西拍了段“手撕金王冠”的视频,24小时播放量就破了亿,明着跟特朗普的“国王人设”对着干,副总统哈里斯干脆跑到洛杉矶的抗议现场,拿着话筒喊“大家接着上街,让搞专制的人看看咱们的力量”,把抗议热度又推高了一截。
可你细品就会发现,两党吵来吵去,都在“玩符号游戏”,民主党把特朗普往“专制者”上靠,是因为美国选民对“国王”“皇帝”这些词天生警惕,能拉到中间派的票。
特朗普故意把“国王”说成“有决断力的领导”,是为了稳住自己的基本盘,毕竟他的支持者就吃“强硬”这一套。
真正让闹剧升级的,是10月21号特朗普的“神操作”,他突然把美国政府给告了,要2.3亿美元赔偿,理由是“自己卸任后,政府搞的‘通俄门’‘泄密门’都是政治迫害。
连FBI去海湖庄园搜查都算粗暴,给自己造成了大损失”。
稍微懂点美国法律的人都知道,这事儿多离谱,特朗普作为前总统,告的“政府”里就有他以前领导的行政分支,而赔偿款的审批,又得经过行政分支,等于“自己告自己人,还得自己判自己该拿多少钱”。
美国司法部史上就3次总统告政府的案例,全以“主体不合格”驳回,这次连共和党内部都有人吐槽“纯属博眼球”。
更无奈的是民主党的处境,除了组织抗议、拍视频反击,他们没任何实在办法牵制特朗普。
想靠国会提案限制他?共和党在众议院占多数,提案根本过不了,想靠司法调查他?之前“通俄门”“海湖庄园搜查”都没挖出实锤,反而让特朗普赚了“被迫害”的同情分。
这种“只能看着对方闹,自己没辙”的状态,活脱脱就是“无能狂怒”。
而这背后的问题更扎心,两党把精力全放在“互撕”上,没人管民众的实际需求,比如高通胀、高失业率,还有那个一直没解决的移民问题。
看着街头的抗议和政客的互撕,你可能会问,为啥美国民众只能靠“举牌跳舞”发泄不满?为啥两党宁愿玩符号游戏,也不解决根本问题?
答案藏在两个更深的病灶里,技术封建主义和政治门阀固化,这才是美国制度裂痕的根儿。
希腊前财政部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在《技术封建主义,是什么杀死了资本主义?》里说过一个观点,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其实就是“新地主”,普通劳动者就是“云佃农”。
这话放美国特别贴切,2024年美国Uber司机的平均抽成已经到35%了,比2019年翻了快一倍。
可司机的时薪反而降了12%,亚马逊对第三方商家的佣金最高能到45%,还会靠“流量倾斜”逼商家买广告,不少小商家明明有订单,就因为付不起广告费,生意全黄了。
更离谱的是,这些“新地主”还能影响政策,美国信用卡公司为了保住手续费收入,一直游说国会不让电子支付普及,导致美国现在还有很多超市只能用现金或信用卡,不像别的国家“手机扫一下就行”。
美国一直喊“机会平等”,可现在的政坛,早就成了“豪门游戏”。
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直接给儿子埃里克的新书《特朗普家族,权力与传承》带货,首周销量就破10万册,还说“我儿子比不少议员懂政治”。
拜登2024年直接特赦了儿子亨特,撤销了他的税务指控,要知道之前亨特因为“非法持枪”“税务欺诈”被调查时,民主党一直帮着压热度。
这种“公职世袭”的情况,让普通人想进政坛比登天还难,没家族背景,就算能力再强,也拿不到竞选资金,更别说上媒体露脸了。
而这两个病灶,又会反过来加剧社会撕裂。
平台抽成太高,普通劳动者收入降了,只能把不满撒在“政府不作为”上,政治门阀固化,让民众觉得“不管选谁,都是豪门的人”,对制度越来越不信任。
这也是为啥美国民众的抗议里,那么多人举着“反专制”的牌子,却没提具体诉求,他们知道,就算提了,也没人真的解决,只能靠“喊口号”释放情绪。
现在的美国的技术封建主义和政治门阀固化,就像两根绳子,把美国的制度越捆越紧。
平台垄断让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政治门阀让权力集中在少数家族手里,普通民众只能在中间“两头受气”。
而两党博弈,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共和党上台,会给平台更多好处,民主党上台,可能会稍微涨点富人税,但都解决不了“平台当地主”“公职世袭”的根本问题。
就像学者范永鹏说的,“美国两党闹得再凶,本质是靠霸权抢全球资源的本事弱了,内部矛盾压不住了。”
当抢来的资源不够分,制度的裂痕自然就藏不住了。
所以说,美国民众的游街抗议、特朗普的AI视频、《一战再战》的内战预演,都不是孤立的闹剧。
它们是制度裂痕的一个个缩影,当平台成了“新地主”,公职成了“世袭品”,民众只能靠举牌跳舞表达不满,两党只能靠符号游戏争权力。
这样的美国,就算没真的爆发内战,也会在“自我消耗”里慢慢没了活力。
而我们看这些操作,不只是看个热闹,更能明白,一个国家要稳定发展,靠的不是银幕上的隐喻,也不是街头的口号。
而是真能解决普通人的问题,让劳动者拿到合理收入,让普通人有公平的上升机会,让大家觉得“日子有奔头”。
这才是超越所有制度争议的“根本答案”,也是最实在的“稳定基石”。
来源:沧海梦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