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千古帝王”,咱脑子立马蹦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可你就没犯过嘀咕?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打跑匈奴、李世民开创贞观盛世,个个都是“明面上的狠角色”,那赵匡胤凭啥跟他们平起平坐?难不成是凑数的?毕竟提起他,大家就想起“黄袍加身”——跟捡现成江山似的,“杯酒释兵权”还像卸磨杀驴,宋朝地盘更是大一统王朝里最小的,他真能跟李世民比?摘要:一提“千古帝王”,咱脑子立马蹦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可你就没犯过嘀咕?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打跑匈奴、李世民开创贞观盛世,个个都是“明面上的狠角色”,那赵匡胤凭啥跟他们平起平坐?难不成是凑数的?毕竟提起他,大家就想起“黄袍加身”——跟捡现成江山似的,“杯酒
咱先掰扯掰扯最直观的:李世民的功绩是“肉眼可见的高光”。隋末乱世,他带着秦叔宝、尉迟恭打天下,虎牢关一战灭两王,妥妥的“军神”;当了皇帝搞出贞观盛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连外国人都来长安打卡,“千古一帝”喊得响当当。
可赵匡胤呢?没打过大一统的硬仗,没搞出啥家喻户晓的盛世,甚至宋朝还总被辽、金欺负,乍一看,跟李世民差着不止一个段位,这时候你肯定更疑惑:他到底凭啥?
但你要是只看“表面功绩”,就把赵匡胤看浅了——他厉害的不是“自己当主角”,而是“给后来人搭好舞台”。李世民是“顶流偶像”,靠自己的实力圈粉;赵匡胤是“幕后大佬”,悄悄把规则改了,让后面几百年都没法乱套。
就说五代十国那53年,换了14个皇帝,全是武将造反,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老百姓连安稳饭都吃不上,赵匡胤黄袍加身看着像“捡漏”,其实是把这“武将乱政”的破局给彻底止了,这叫“以最小代价止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你再骂“杯酒释兵权”是卸磨杀驴?那是没见过真·卸磨杀驴!刘邦杀韩信、朱元璋诛功臣,那才叫狠;赵匡胤倒好,跟老兄弟们喝顿酒,说“你们交出兵权,我给你们钱、给你们地,回家享清福”,既没流血,又解决了“武将造反”的大隐患。
要知道,李世民到死都没解决这问题,唐朝后来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全是武将权力太大闹的;可赵匡胤这一招,让宋朝300年没武将叛乱,连明清都学他的招,你说这制度牛不牛?
最绝的还得是科举——李世民那会儿科举,三百年才出7000多进士,跟现在一个大学的毕业生数量差不多,当官的还是门阀子弟多,比如关陇集团,普通人再牛也没机会;
可赵匡胤呢?宋朝就算只剩半壁江山,三百年也出了6万进士!这可不是数量多这么简单,这是把“当官的门槛”从“拼爹”改成了“拼实力”,相当于打开了“公务员考试的大门”,让老百姓也能靠读书改变命运。
以前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从宋朝开始,读书人成了官场中坚,这帮人可能贪财,但绝对不会造反,这才叫“长治久安的底牌”!
国际上研究历史的专家都有个说法,叫“唐宋变革”——宋朝以前的中国和宋朝以后的,完全是两个样儿!以前武将说了算,后来文官管事儿;
以前门阀垄断资源,后来普通人有上升通道;甚至现在咱们用的公务员选拔制度,全世界都在用的“文官体系”,源头就在赵匡胤这儿!李世民的贞观盛世是“一时的繁华”,可赵匡胤的制度是“千年的安稳”,你说哪个影响更长远?
别再拿“地盘大小”说事儿了——秦始皇地盘大,可二世就亡;宋朝地盘小,却撑了300年,还出了苏轼、王安石这样的牛人,经济、文化更是顶流。赵匡胤的厉害,不是开疆拓土,而是“把国家治理的底子打牢”,就像盖房子,李世民盖了栋漂亮的高楼,赵匡胤却先把地基扎稳了,后面的人才能接着盖,不怕塌。
最后跟你唠句实在的:以前你是不是也觉得赵匡胤是“唐宗宋祖里的凑数的”?现在知道他藏的“制度大招”后,你觉得他配不配跟李世民并列?要是让你选,你更佩服“打天下、创盛世”的李世民,还是“定规矩、稳千年”的赵匡胤?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咱看看谁跟我一样,现在才懂赵匡胤的厉害!
来源:云逸音说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