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陪葬,秦始皇算是做到了极致,后宫的不算,工匠最悲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17:27 1

摘要:说起古代那些让人头皮发麻的陋习,“殉葬”绝对算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么被拉去陪葬,想想都觉得残忍。

说起古代那些让人头皮发麻的陋习,“殉葬”绝对算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么被拉去陪葬,想想都觉得残忍。

要说“殉葬”,秦始皇可算是做到了极致,后宫妃嫔被殉葬已经够惨了,可工匠们的遭遇比她们还要凄惨百倍。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殉葬”制度怎么来的?这得从三千多年前的商朝说起。

那时候的人相信人死了还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活着,既然活着,那总得有人伺候吧

贵族老爷们就琢磨开了,生前有奴隶侍候,死后当然也不能委屈了自己。

考古学家挖开商代大墓的时候,场面那叫一个触目惊心。

墓室里横七竖八躺着几十上百具尸骨,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脑袋都不知道去哪儿了。

这些人生前都是奴隶,死的时候有的被砍头,有的被活活打死,还有的干脆就被扔进墓坑活埋了。

商朝人搞殉葬还挺有讲究,奴隶分三六九等,贴身伺候的往往躺在主人身边,地位低的就扔在墓道里当门神。

到了周朝,这事儿不但没收敛,反而愈演愈烈。

周幽王那座墓就是个典型例子。考古队打开墓室的瞬间都惊呆了,里面密密麻麻躺着好几百具女尸。

这些女子生前应该都是宫里的宫女或者姬妾,年纪轻轻就被拉去殉葬。

她们临死前会想些什么?是怨恨?是恐惧?还是已经麻木到认命了?没人知道。

墓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几千年的悲鸣,那种压抑感隔着时空都能让人喘不过气来。

秦始皇这个人,活着的时候干了不少大事,修长城、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死了以后也不消停,给自己修了座前无古人的超级陵墓。

骊山脚下那片地方,当年可是热闹得很。几十万人在那儿挖土、烧砖、铸铜,忙活了三十多年才把这座地下宫殿搞定。

秦始皇陵里到底埋了多少宝贝?史书上说水银做的江河湖海,珍珠做的日月星辰,光想想就让人眼红。

陵墓的防盗机关据说也是精妙绝伦,进去的盗墓贼基本上有去无回。可这些机关是谁设计的?是谁安装的?答案就是那些工匠。

这些工匠技艺精湛,有的会冶炼铸造,有的精通机械机关,有的擅长雕刻绘画。

秦始皇在位的时候把他们当宝贝似的供着,给钱给粮,就为了让他们全心全意给自己修陵墓。

工匠们也确实争气,把陵墓修得精美绝伦。可他们万万没想到,等陵墓竣工那天,就是他们的死期。

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继位后,做了个丧心病狂的决定。他下令把所有参与修建陵墓的工匠全部封在墓道里。

理由很简单,这些人知道陵墓的秘密太多了,知道哪里有宝贝,知道哪里有机关,留着就是祸患。

一声令下,墓门缓缓关闭,上万名工匠被困在黑暗的墓道里。

想象一下,墓道里漆黑一片,只有零星的火把还在燃烧。工匠们拼命砸门,撕心裂肺地喊叫,可外面的士兵无动于衷。

随着氧气越来越少,有人开始晕倒,有人瘫软在地。墓道里回荡着绝望的哭喊声,慢慢地,声音越来越弱,直到彻底沉寂。

这些人临死前会恨吗?会后悔当初答应给皇帝修陵墓吗?他们一辈子的手艺,一身的才华,最后换来的就是这么个下场。

唐朝的皇帝们表面上看起来挺开明,殉葬制度确实收敛了不少。

宫里的妃嫔不用殉葬葬了,奴隶也不用了。听起来挺人性化对吧?可他们玩了个新花样,叫“陪葬”。

什么意思呢?就是皇帝死了,那些受宠的大臣和将军得"自愿"跟着去。

名义上是自愿,实际上你敢不去试试?朝廷会给你戴个不忠不义的帽子,全家老小都跟着倒霉。所以说白了,陪葬就是殉葬的遮羞布,换汤不换药。

宋朝本来文明程度挺高,可北方那些游牧民族不干了。

辽国、金国的贵族死了都要大搞殉葬,这风气一传进来,宋朝也开始有样学样。

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办丧事,非得弄几个人殉葬才显得体面。这股歪风越刮越猛,到了元朝更是登峰造极。

蒙古人入主中原以后,把草原上的那套玩意儿全带进来了。

元朝的达官显贵死了,少则十几个人殉葬,多则上百个。这些人里有家奴,有侍妾,甚至还有专门唱戏的伶人。

元朝统治者觉得这事儿天经地义,你生前是我的人,死后当然也得跟着我。

那些被选中殉葬的人,从被告知的那一刻起,就像被判了死刑,每天都在恐惧中煎熬。

说到明朝,就不得不提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打江山的时候挺能干,治国理政也有一套,可在殉葬这事儿上简直丧心病狂。

他定了个规矩,后宫妃嫔要是没给皇帝生过儿子,皇帝死了就得殉葬。这规矩一出,宫里的女人都慌了。

朱元璋死的时候,场面那叫一个惨烈。几十个妃嫔被集中到一个大殿里,每人面前摆着一条白绫。

太监宣读完圣旨,就催着她们上吊。

有的妃嫔吓得腿都软了,被太监硬生生架上去;有的妃嫔哭着求饶,说自己还年轻,不想死;还有的妃嫔早就绝望了,反而显得很平静。

白绫慢慢收紧,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消失了。

这些女人生前已经够可怜了,被关在深宫里,见不到外面的世界,死后还得陪葬,连个全尸都留不下。

朱元璋之后的几个皇帝有样学样,明成祖朱棣死的时候,又有三十多个宫女殉葬。

这些宫女年龄最小的才十几岁,正是花季年龄。她们被拉去殉葬的前一天晚上,宫里传出撕心裂肺的哭声,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行刑的时候,有个宫女实在受不了了,对着朱棣的棺材破口大骂。

太监们吓坏了,赶紧把她的嘴堵上。这个宫女到死都瞪着眼睛,那种怨恨和不甘,让在场的人都不敢直视。

清朝入关以后,满族人也把殉葬制度带进了关内。早期几个皇帝死的时候,都有妃嫔殉葬

康熙皇帝年轻的时候就看不惯这事儿,觉得太残忍了。他当了皇帝以后下了道圣旨,明令禁止殉葬。

这道圣旨一出,不知道挽救了多少条人命。从此以后,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残酷制度终于走到了尽头。

殉葬制度存在了几千年,不知道吞噬了多少无辜的生命。那些后宫妃嫔固然可怜,可秦始皇陵里那上万名工匠更加悲惨。

他们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却被当成了秘密一起埋葬。这些工匠临死前的绝望,是历史上最沉重的一页。

好在这种野蛮的制度最终还是消失了,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文明!

信息来源:

· 《史记·秦始皇本纪》司马迁著

· 《中国古代殉葬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明史·后妃传》张廷玉等编纂

· 《清史稿·礼志》赵尔巽等编纂

· 考古发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报告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陵考古调查资料

来源:策略rF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