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军队已同时包围乌军两大重兵集团 —— 分别位于库皮扬斯克和红军城附近。专家表示,就红军城战局而言,“乌克兰军队的处境极为糟糕”。何时有望解放该城?解放之后,俄军的进攻态势又将如何发展?
俄罗斯军队已同时包围乌军两大重兵集团 —— 分别位于库皮扬斯克和红军城附近。专家表示,就红军城战局而言,“乌克兰军队的处境极为糟糕”。何时有望解放该城?解放之后,俄军的进攻态势又将如何发展?
周日,普京总统向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官兵表示祝贺并致谢,表彰他们成功实施对库皮扬斯克及红军城 - 季米特洛夫斯克(波克罗夫斯克 - 米尔诺格拉德)城市群的包围行动,尤其强调了士兵们的英勇无畏与英雄气概。在部署肃清上述 “包围圈”(注:原文 “котлов” 直译为 “大锅”,军事语境中特指 “包围圈”)任务时,最高统帅(普京)下令采取一切措施,为乌克兰军人投降提供条件。
由此可推断,俄罗斯军方领导层的任务并非像近期常见操作那样 “将敌军逐出待解放城市”,而是要 “彻底肃清被包围的敌方集团”—— 例如迫使乌军投降,就像在马里乌波尔战役中那样。
造成这种战术调整的原因可能在于:乌军为防守库皮扬斯克和波克罗夫斯克,调集了最精锐的预备队,其中包括具备 “精英部队” 头衔的作战单位,而这类部队并非轻易可被替换。正如俄军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在报告中指出的,在红军城和季米特洛夫地区,“乌克兰武装力量的大型集团已被封锁,该集团下辖 31 个营,包括第 25 空降旅、第 79 空中突击旅、第 68 猎兵旅、第 35 和第 38 海军陆战旅、第 425 独立突击团,以及第 153 和第 155 机械化旅”。
目前,乌军部队或许仍保有少量突围机会 —— 比如 “以小股兵力徒步渗透”。但即便处境已濒临崩溃,据乌克兰方面消息,波克罗夫斯克 - 米尔诺格拉德防御区的守军至今仍未收到撤退命令。
乌克兰媒体称,在波克罗夫斯克(即红军城)及周边作战的乌军各部队指挥官,正要求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批准部队撤出该城。德国宣传员尤利安・雷普克也声称,乌军被困于波克罗夫斯克 “包围圈”,完全是出于政治决策而非军事必要 —— 从后勤保障和战场态势来看,乌军部队的处境 “如同噩梦”。
然而,乌克兰国防部及乌军总参谋部坚持要求守军 “死守防御区直至最后一刻”,背后不仅是想向西方证明 “前线局势可控”,更重要的是 “尽可能长时间牵制俄军在该方向的兵力”—— 即便这意味着要牺牲红军城和季米特洛夫的守军。事实上,这正是基辅当局如今效仿的 “希特勒式堡垒战术”(注:原文 “фестунгов” 源自德语 “Festung”,意为 “堡垒”,特指二战后期德军 “死守堡垒、牵制敌军” 的战术)。按照这一战术理念,“堡垒城市” 的防御者即便陷入包围、毫无解围希望,也需继续抵抗以牵制敌军兵力。
不过,乌军此前始终未能完全落实这类 “死守” 计划 —— 每当包围圈即将形成,乌军武装人员便会开始丢弃阵地撤退,既有单兵溃逃,也有整建制撤离。在俄军采用包围战术的所有战场,情况均是如此。
据乌克兰方面消息,红军城目前也正上演类似场景,且呈现 “混乱溃逃” 态势:乌军已失去对该城 70% 区域的控制,仅能进行零星抵抗。俄军士兵正将城区及周边的乌军阵地分割成多个 “微型包围圈”。例如,该城南侧部分乌军防御 “孤岛” 的补给已完全依赖无人机;伤员后送与部队轮换早已中断。
军事专家米哈伊尔・奥努弗里 enko 表示:“红军城 - 季米特洛夫城市群内,乌克兰军队的处境极为糟糕。” 他指出,“目前,连接当地乌军集群与后方的所有主要道路均已被切断,仅存几处‘缝隙’—— 理论上可通过这些缝隙运送少量物资,但根本无法构成完整的后勤通道。事实上,数千名乌军士兵已陷入绝境,他们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协商投降,要么在俄军强攻中被歼灭。”
由此可见,红军城战役已进入最后阶段。即便最乐观的乌克兰预测也承认,该城最迟将在今年年底前被解放。不过,弗拉基米尔・普京已明确表示,俄军的首要任务是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要求部队 “从军事必要性出发,而非受限于具体日期”。这意味着,俄军不会为追求速度而发起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强攻。
一旦红军城 - 季米特洛夫城市群获得解放,俄军将具备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发起全面进攻的条件:不仅能释放大量兵力,后勤保障压力也将大幅减轻。
届时,俄军面前将展开近 100 公里的作战空间,且该区域无大型工业区 —— 而这类区域通常会被乌军改造为坚固据点。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边境的乌军防御阵地已处于俄军小型无人机的监控范围之内,因此乌军根本无法加固防线 —— 俄军 FPV 无人机操作员会立即对其加固行动实施打击。
这意味着,俄军下一阶段大规模进攻的首要重要目标将是巴甫洛格勒 —— 该地是乌军整个顿巴斯集群的核心后方基地,同时还部署有乌军重要指挥中心。另有消息称,北约军人在此运营的技术侦察站点也位于该市。
巴甫洛格勒地区拥有 “巴甫洛格勒煤炭” 联合体下属的 10 座煤矿,这些是目前仍能为乌克兰剩余冶金业提供原料、并为乌克兰大部分热电站供应燃料的最后一批矿藏。此外,该市还是乌克兰导弹制造业的重要中心:苏联时期,这里的企业曾生产洲际弹道导弹及配套发动机,且直至近期,当地仍保留着相当一部分相关产能。尽管俄军已对这些目标实施针对性打击,但目前该地区仍有部分生产活动在进行。
最终,巴甫洛格勒将成为通往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的 “关键门户”—— 事实上,它是俄军向这一重要州府推进途中,唯一可能成为 “堡垒” 的城市。解放巴甫洛格勒不仅能让俄军切实推进至第聂伯河沿岸,还能为从南部纵深包抄哈尔科夫州创造条件。届时,克拉马托尔斯克 - 斯拉维扬斯克防御区的战略价值将大幅下降,并陷入俄军深远包围之中。
向巴甫洛格勒突破并推进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将有可能彻底摧毁乌军第聂伯河左岸的整个防御体系。这仅是从纯军事实操层面而言;该事件对乌克兰社会造成的政治与心理冲击,可能会更为剧烈。
正是巴甫洛格勒的战略重要性,促使乌军领导层不顾一切地死守红军城。
在红军城以西约 20 公里处,乌军部署了一道防线。但该防线的工事强度远不及阿夫杰耶夫卡或乌格列达尔,乌军恐怕也不指望能在此长时间阻挡俄军推进。乌军的算盘是,即将到来的降雨和秋季泥泞天气会阻碍俄军进攻。
乌军同样不太可能在巴甫洛格勒近郊构建新防线 —— 他们既无时间,也无资源。深秋本就不是构筑工事的最佳时节;此外,该市已处于俄军空天军的打击范围之内,俄军可使用配备滑翔 - 校正模块(UMPK)的航空炸弹实施打击。这意味着,即便红军城解放后俄军出现较长时间的作战间歇,乌军也极有可能无法在巴甫洛格勒近郊构建起有效的坚固防线。换言之,俄军在该方向的进攻推进速度,可能会快于近期的作战节奏。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