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香港IDC新天域互联了解,AI 算力基建正迈向太空。近日,AI 云端服务商 Crusoe 宣布与 Starcloud 达成合作,计划将搭载英伟达 H100 GPU 的计算设备部署至近地轨道,打造全球首个太空公共云服务,首批 GPU 算力预计 2027 年初开
据香港IDC新天域互联了解,AI 算力基建正迈向太空。近日,AI 云端服务商 Crusoe 宣布与 Starcloud 达成合作,计划将搭载英伟达 H100 GPU 的计算设备部署至近地轨道,打造全球首个太空公共云服务,首批 GPU 算力预计 2027 年初开放。这一突破恰随 Crusoe 完成 14 亿美元融资而至,公司估值飙升至 100 亿美元,本轮融资由 Mubadala Capital 与 Valor Equity Partners 领投,英伟达等机构跟投。
关键试验将率先落地。Starcloud-1 卫星定于 11 月发射,这颗重 60 公斤、冰箱大小的卫星基于 Astro Digital 总线搭建,搭载单台 H100 GPU,将在 325 公里轨道验证太空计算可行性,任务周期 11 个月后会再入大气层焚毁。其核心优势在于技术创新:利用太空无大气衰减的太阳能资源供电,配合真空环境实现热辐射散热,彻底摆脱地面数据中心的能源与水冷依赖,单位算力能耗成本仅为地面十分之一。
若测试成功,双方计划推进 5GW 级太空数据中心建设,配备 4 平方公里太阳能阵列供电。Starcloud CEO Philip Johnston 强调,Crusoe 在高耐用性计算方案上的积累是合作关键,双方正共建 “云计算新品类”。Crusoe 联合创始人 Cully Cavness 则点明核心逻辑:太空能破解 AI 基建的清洁能源短缺瓶颈。
这一布局并非孤例。当前 Axiom Space、NTT 等企业均在推进太空数据中心计划,Lonestar 今年已将小型数据中心送抵月球,贝佐斯、施密特等巨头也纷纷押注轨道算力。行业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太空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120 亿美元,低轨实时计算成为金融、军事领域刚需。随着 Starcloud-1 下月升空,人类或将加速迈入 “太空计算时代”。
来源:老刘讲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