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茶王赛机遇与隐痛!赛事未来落脚何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09:46 2

摘要:某种程度上,以茶王赛、斗茶赛为代表的茶叶竞技赛事,便是破局契机之一。近年来,即便茶王赛存在的关注度减退等问题时不时引发探讨,但其仍旧具备不容忽视的促进市场热度、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优势。

第 13 期

在流量红利逐渐见顶的市场大趋势下,各行各业都在探寻能够可持续发展、且具备一定产业转化效能的稳固增长点,茶行业亦如是。

某种程度上,以茶王赛、斗茶赛为代表的茶叶竞技赛事,便是破局契机之一。近年来,即便茶王赛存在的关注度减退等问题时不时引发探讨,但其仍旧具备不容忽视的促进市场热度、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优势。

当前,正是各地秋季茶叶竞技赛事的密集开展时期。

2025年的茶王赛、斗茶赛究竟存在哪些机遇挑战?这些茶业竞技赛事的未来走向如何?又该如何进一步挖掘赛事价值,撬动产业升级?

为解码茶王赛、斗茶赛升级发展路径,“说茶”特邀:

杰出中华茶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系副教授、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杨宏云

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首批大红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刘国英

从不同视角分享对茶王赛、斗茶赛的发展现状看法,并展望赛事未来。

问题一:

当前各类茶王赛、斗茶赛如火如荼,从您的观察来看,今年的整体赛事存在哪些突出的机遇与挑战?

从整体来看,今年茶王赛、斗茶赛机遇显著,同时也展现出良性发展态势,以福建区域的集中赛事为例,核心机遇与积极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文化与产业基础加持,赛事价值多元

延续宋朝斗茶遗风,福建茶事活动丰富,其中斗茶类活动约占全国一半以上,且因多茶类生产、多成份组织与市场结合紧密,斗茶赛能实现多重价值。既助力公共品牌宣传、促进茶企茶人技艺交流,让茶叶产品同台竞技以展现制作水平;还能推动从业者深入思考以提升加工品质,同时帮助参与者通过外来客商了解茶类市场动向与影响力。若由官方主办,更能覆盖全省把控茶叶样品质量安全,通过农残质量安全检测,精准判定产区产品安全性状,防范质量问题。

二、赛事模式创新,与市场结合更紧密

部分赛事创新模式,实现“以赛促销”。如“天福杯”赛事通过“以奖代购”与送样者建立购销关系,获奖产品因获专家和消费者认可而快速上市、销量良好;胖东来嘉木东来与福鼎市斗白茶协会合作,以合理甚至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获奖茶叶经精制包装后直接上市,满足消费者选好茶的需求;八马茶业两大名茶茶王赛以高额奖金吸引优质茶样,经专家评审后直接对接市场,打破中间渠道,让产品高效转化为商品,为厂家引导和开拓市场。

三、科技与数字化赋能,提升赛事专业性与透明度

今年赛事还新增科技亮点,安溪县县政府主办的铁观音茶王赛,在感官审评之外加入检测茶黄素、水浸出物、茶氨酸等理化指标。委托国家级茶叶检测中心检测,并向送样者和消费者公示感官品质与理化指标的对应关系,用科学数据辅助品质判断。同时,海峡两岸茶王赛、武夷山斗茶赛导入数字技术,实现样品数字采集、编码和二维码扫码公示,评审中专家打分实时在大屏幕公布,让消费者参与其中,感知茶样的变化和优劣,提升了传统赛事的展示效果与公平公正性。

四、引领全国趋势,注重市场拓展

福建斗茶赛密度高、热度强,已影响众多其他省份茶区,成为全国茶赛的引领者。此外,赛事成果的市场转化意识较强,如武夷山将茶样面向全国茶叶销区、经销商、涉茶单位等举办品鉴会,曾实现80个城市同步品鉴岩茶;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的斗茶赛也通过全国巡游品鉴、培训讲解等活动的开展,让消费者直接接触茶样、了解茶品质、茶知识,培养忠实消费者,有效拓展市场。

每年的7、8月到年底12月都是举办斗茶赛的旺季。上半年生产完成,下半年成品加工好后便开始宣传推广和举办赛事活动,这些活动可更好地、针对性地促进销售。

特别是近两年,市场热度衰退,在相对疲软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过举办赛事活动推广茶和茶文化,以此带动市场积极性和活跃度,发挥更好的传播推广效果。

以武夷斗茶赛为例,市场越不好,越需要推广和宣传,才能让更多人了解武夷茶,更好地促进武夷茶的市场推广,更好地助力茶农茶企的销售,这便是在今年这种行情下应大力推广斗茶赛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今年茶叶市场的形势相对严峻,从业者的参赛积极性反而更高,都希望借助参赛获得奖项和荣誉,得到品质认可,提升茶叶销售价格。多重市场因素叠加,让今年斗茶赛的整体热度与氛围都更好。

问题二:

茶叶竞技赛事的成果,应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市场动能和品牌价值,进一步赋能参赛个人、企业,乃至整个茶产业?

一、组织方主导,强化成果的市场教育与推广

组织方需主动牵头,针对获奖产品举办全国性品鉴活动,让这些优质茶样成为市场教育的“范本”,帮助消费者建立对好茶的认知。同时,要在品鉴过程中同步开展培训,提升经销商、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判断能力,让赛事成果不仅停留在“竞技”层面,更能落地到市场的认知培育中。

二、参赛企业立足自身,避免“单一赛事标签”依赖

企业不能仅靠“获得茶王”挂牌宣传,而应基于参赛样品的品质标准,将其延伸到自身整体产品体系中,真实体现企业的产品质量实力。需明确赛事样品宣传只是辅助,核心是通过赛事打磨产品标准,以稳定的高品质产品扩大市场认可度,而非依赖单一赛事标签。

三、优化宣传方式,避免短期化、碎片化

宣传推广需摆脱“一阵风”模式,不能仅靠短期媒体报道或纸质材料。应构建长期、系统的宣传体系,通过持续的内容输出,让赛事成果与品牌价值深度绑定,帮助市场和消费者持续感知赛事背后的产品力与品牌优势,避免宣传效果随赛事结束而消退。

茶叶竞技赛事的成果要有效转化为市场动能和品牌价值,关键在于打破行业圈层,通过多维度的资源整合与商业创新,实现从竞技场到市场的价值跃迁。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三大维度发力:

一、跨界品类冠名与IP联动:突破行业边界

通过与咖啡、红酒、瓷器等高端消费品类的跨界冠名,可快速提升赛事的商业影响力和IP曝光度。此类跨界不仅拓宽了消费场景,更可通过联名产品的销售分成,为参赛茶企带来直接收益。

二、节假日文旅融合:打造现象级消费场景

将赛事嵌入重要节假日文旅活动,如与区域美食节联动开展,可吸引大量游客参与,形成“以赛促游、以游带茶”的闭环,增加文旅经济的趣味性。

三、新式茶饮品鉴联动:激活年轻消费市场

把赛事和各类型新式茶饮的品鉴联系起来,达到茶与新式茶饮的情感共鸣,可快速触达年轻消费群体。如,此前热议的“苏超”赛事中,霸王茶姬、蜜城之恋、左心房鲜果茶饮等新茶饮品牌,深度关联苏超,将茶饮场景与赛事场景相匹配,能够打通传统茶与年轻消费群体之间的情感与品味连接,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茶王赛、斗茶赛的未来,还存在哪些可能性?专家们从不同视角发表了各自看法。

赛事的延展与升级

茶王赛的焦点,在于产品样品的质量,而这又与收样范围、规模紧密相关,需要结合赛事规模、样品数量以及当年茶叶生产实际情况来合理规划。因此,在组织斗茶赛或茶王赛时,前期的宣传发动工作至关重要,必须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充分认识到赛事的公正性、公平性,以及参与赛事能带来的实际利益价值,这样才能吸引优质样品参与,奠定赛事的样品规模与品质基础。

组织流程上,可引入数字化技术优化全环节:从产品报名扦样到专家评审,都能借助数字化提升效率;评审结束后,有条件的组织方还应对所有参赛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每一款产品的安全属性,同时通过公示与可追溯机制,满足市场对产品透明化的需求,此外,赛事模式与专家评审的专业性也需重点把控。对于企业主办的赛事,“以奖代购”模式值得推崇;专家评审则是赛事公信力的核心支撑,茶叶感官审评要求评审专家必须具备长期历练积累的专业能力,因此组建专家组时,应优先选择具备公正性、扎实技术储备与实战能力的专业人士,确保评审结果的可信、公正。同时,赛事组织不能盲目跟风、一哄而上,而要根据组织方的自身特点制定针对性定位。

最后,茶王赛还应突破单一竞技属性,要与产业文旅等活动深度结合。福建在这方面已有成熟实践——如天星村的茶王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前来参观,其他赛事也可借鉴这种开放式、观众深度参与的模式。赛前通过广泛宣传,吸引经销商、客商及游客参与,将赛事与旅游观光、好茶品鉴、产品购买融合,打造“可游、可购、可品、可比”的闭环,既能提升赛事的影响力,也能为茶产业搭建新的增长引擎。从功能演变来看,茶王赛也早已超越最初竞技比赛优劣的单一定位,逐渐拓展出品牌产品质量宣传、公共品牌代言等多元功能,其价值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延展与升级。

放大赛事溢出效应

从经济学视角看,茶王赛的经济价值贯穿于产业链全链条,需要通过“赛事-产业-消费”的价值链重构,实现经济价值的可持续创造。

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多元收入来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基础之上。文旅经济是此类赛事的破局关键之一,将赛事与文旅经济相结合,通过文旅融合产生显著的经济溢出效应。带动当地餐饮、住宿、旅游等关联产业收入增长。长期来看,将为茶王赛、斗茶赛带来更为多元、可持续的发展可能。

同时,茶王赛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年轻群体关注。因而,目前可更多围绕茶与文旅产业链的延伸考虑经济效应,以及餐饮、美食节等领域融合,并创新化、年轻化赛事形态,开发赛事周边产品,探索更为多元的业态形式。

最终,一场成功的茶王赛、斗茶赛,应能实现从单一的评比活动,向一个能持续赋能参赛主体、拉动地方经济、并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集评比、交流、展销、体验于一体的平台生态系统的转变。

武夷斗茶赛的思考与展望

斗茶赛的历史非常悠久,武夷山作为斗茶赛的发源地,从唐宋时期开始就盛行斗茶。古代,斗茶更多关注茶叶的品质和冲泡技艺。而现在斗茶赛主要关注茶叶的质量。此类斗茶赛的开展,一方面可以促进茶企交流,另一方面通过斗茶赛树立品牌。通过斗茶赛还能对品牌进行市场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武夷岩茶。

和普通茶王赛相比,武夷山斗茶赛往往具备更多的特色和亮点:

首先,武夷山斗茶赛的氛围更宽松、更自由。比赛期间(一般在3-5天时间)有对外开放的大众审评席,参赛者和外来茶客都可以随时去品茶或担任大众评委,也可以随时离开。其次,是评委组分为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评委的数量众多。大众评委由参赛者和茶人茶客组成,同时,还有更权威和专业的专家评委。这样的茶叶品质标准和获奖的结果既代表了专业水平,也代表了市场导向以及消费者对岩茶的喜好。再者,对武夷岩茶的宣传和市场推广效果会更好,原因在于所有外来客商都能参与评比,担任大众评委,并喝到每个茶农茶企的最好的茶叶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武夷岩茶,这对市场推广的效果更佳。因此,整个斗茶赛的模式更让市场和参赛者认可,与其他茶王赛和茶叶评比类赛事有所不同。

当前,有组织、有规模的斗茶赛,茶样数量和范围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斗茶的规格、形式以及层次也越来越丰富,既有面向全市的斗茶赛、也有乡镇和村级的斗茶赛。其对地域品牌和市场的推广也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展望未来,希望“斗茶”这项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能够得到传承延续,持续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更好的助力茶产业发展。只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这项活动才能走得更长远,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往届斗茶赛大众审评现场(“说茶”摄)

茶王赛与斗茶赛的演进,是映照茶产业发展脉络的一面镜子。

从文化与产业基础引动的赛事热潮,到科技赋能、模式创新让赛事与市场深度绑定,再到对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每一步变革都在回应产业升级的需求与消费者对品质的期待。

当前,茶王赛与斗茶赛之于行业的意义,早已不止于茶企展示实力、茶人交流技艺的舞台,更是连接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消费市场的桥梁。未来,随着赛事体系愈发完善、创新实践不断深化,它必将进一步成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让传统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让优质茶产品更高效地走向广阔市场,最终实现行业、企业与消费者的共赢,为中国茶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编 / 石彤彤

编委 / 王妙容

来源:微说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