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翻看我孩子三年级上学期的英语书,感觉和一二年级确实不一样了,书上开始出现一些明确的语法现象,不再是简单的单词和对话,很多家长开始感到焦虑,觉得要给孩子讲语法了,但又不知道从何讲起,讲深了孩子听不懂,不讲又怕孩子落后,其实这个阶段的语法学习,关键不在于让孩
这几天翻看我孩子三年级上学期的英语书,感觉和一二年级确实不一样了,书上开始出现一些明确的语法现象,不再是简单的单词和对话,很多家长开始感到焦虑,觉得要给孩子讲语法了,但又不知道从何讲起,讲深了孩子听不懂,不讲又怕孩子落后,其实这个阶段的语法学习,关键不在于让孩子背会多少条规则,而在于帮助他们理解语言的基本结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不容易坍塌的地基,三年级上册的英语,核心的语法考点细细捋下来,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这三个地方不是随便选的,它们恰好是英语句子最基础的框架组成部分,孩子掌握了这三个点,就能看懂和造出大部分简单的句子了,就不会出现单词都认识但句子意思完全搞反的情况。
第一个核心点是be动词的用法,就是am,is,are这三个词,很多孩子一开始会糊涂,为什么我是用am,你是用are,他她它用is,他们觉得背下来就行了,但我们要想想为什么教材从这里开始,因为be动词是句子的灵魂,是连接主语和后面部分的那座桥,没有这座桥,句子就散了,比如“我是一名学生”,没有is,就变成了“我学生”,意思就不完整,英语和汉语不一样,汉语有时可以省略是字,但英语里这座桥必须存在,所以学习的重点不是机械背诵我am你are,而是要让孩子明白,每个句子里如果表示是什么,怎么样,就必须有这个连接词,要让他们学会判断什么时候该用哪个,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是你还是他,这才是关键,练习的时候要多做选词填空,比如给出一个主语I,后面是横线,然后给一个表语happy,让孩子自己把am填进去,这个过程就是在建立基本的句子结构感。
铅笔盒里的橡皮屑总是比橡皮先消失。
第二个核心点是一般疑问句的提问和回答,特别是含有be动词的句子怎么变成问句,比如“He is tall。”怎么变成“Is he tall?”,这里的关键思路是让孩子观察变化,发现规律,陈述句变成一般疑问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be动词提到句子的最前面,语序从主语+动词变成动词+主语,这个语序的调换是英语提问方式的一个基础,以后的各种时态提问都绕不开这个基本的倒装概念,所以现在就要把这个感觉印在孩子脑子里,回答呢,要用完整的Yes, he is。或者No, he isn‘t。不能只点头摇头或者简单说Yes、No,这个要求是为了巩固问句和答句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孩子形成条件反射,看到Is开头,回答就要有is,看到Are开头,回答就要有are,这个对应关系清晰了,以后遇到更复杂的助动词提问,像Do you, Can you,理解起来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个核心点是名词的单复数,尤其是规则变化下加s的情况,以及少数几个常见的复数不规则变化,比如child-children,foot-feet,这个点的为什么在于,汉语的名词本身没有单复数的形式变化,我们说一个苹果和五个苹果,苹果这个词本身不变,只在数量词上体现,但英语不同,苹果apple变成apples,词尾加了s,这个形式的变化是英语语法的一个显著特征,让孩子在三年级建立这个单复数的概念至关重要,他需要明白,当数量超过一个,名词的样子就要变,这不仅仅是加个s那么简单,是在培养一种对语言形式的敏感度,这种敏感度对今后学习所有有词形变化的语言都非常有帮助,练习的时候,要让孩子在说句子、写句子时,有意识地去检查名词前面的数量词,如果看到a或者one,后面的名词就是原形,如果看到two, three, many这些表示多数的词,就要下意识地给名词尾巴加上s,这个过程是内化语法规则的过程。
天空的颜色取决于你站立的角度。
这三个考点,be动词,一般疑问句,名词单复数,看似是三个孤立的知识点,其实它们内部是紧密联系的,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简单句的雏形,比如我们要造一个句子“这些苹果是红色的”,我们就要用到名词复数These apples,要用到be动词的复数形式are,连起来就是These apples are red。如果我们想问“这些苹果是红色的吗?”,我们就要用到一般疑问句的变法,把are提前,变成Are these apples red?你看,一个简单的句子,就把三个核心考点都串起来了,所以我们在帮孩子复习的时候,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最好能放在具体的短句里进行综合练习,让孩子反复体会这几个部分是如何协同工作,共同组成一个完整句子的,这种整体语感的建立,比单独攻克每一个知识点效果要好得多,孩子会觉得语法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一套有规律的工具。
很多家长可能会着急,想着要不要给孩子额外补充更多的语法知识,比如名词所有格,或者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我的看法是,在三年级上学期这个阶段,把课本上这三个最核心的考点彻底吃透,比贪多嚼不烂要重要得多,所谓吃透,不是指会背规则,而是指在听说读写中,尤其是在最简单的阅读和造句中,能无意识地用对,比如他看到一幅图有几个球,他能自然地说出They are balls。而不是He is ball。这种正确的语感需要大量的、重复的、在具体语境中的练习才能获得,我们给孩子准备的练习材料,也应该是句子和微型对话为主,尽量少做单纯的语法选择题,那种题容易让孩子陷入到对规则的死记硬背中,而忽略了语言的实际使用功能。
孩子的书包总是比昨天重了一点。
最后我想说的是,三年级是语法学习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我们现在的目标不是追求难度和广度,而是帮助孩子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他们对语言结构的初步感觉,这个感觉建立好了,他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时态、从句才会不觉得困难,才会觉得英语学习是有章可循的,这个过程需要耐心,我们家长要放平心态,多鼓励孩子开口说、动手写,在错误中学习,当孩子能正确地运用这几个最基本的语法点造出属于自己的句子时,他的信心就会建立起来,这对未来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推动力。
来源:花猫的家长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