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啊!科技圈最近直接杀疯了 —— 小米不好好做手机,居然偷偷上线短剧 APP 抢流量;苹果野心更大,琢磨着收购华纳兄弟搞影视;而鸿蒙 6.0 反手放出大招,不自己做内容反而拼命帮娱乐应用 “开挂”!一边是 “关门造车” 把用户圈在自己的花园里,一边是 “
谁能想到啊!科技圈最近直接杀疯了 —— 小米不好好做手机,居然偷偷上线短剧 APP 抢流量;苹果野心更大,琢磨着收购华纳兄弟搞影视;而鸿蒙 6.0 反手放出大招,不自己做内容反而拼命帮娱乐应用 “开挂”!一边是 “关门造车” 把用户圈在自己的花园里,一边是 “开门迎客” 搭建共赢平台,系统厂商的两条路简直背道而驰!小米的短剧能撼动红果短剧的地位吗?鸿蒙的 “开放赋能” 又能让娱乐应用突破增长天花板吗?这场关于生态的较量,到底藏着多少门道?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
先说说最热闹的小米,这波跨界操作真是让人始料未及!就在大家还在猜小米 next 会发什么新手机的时候,它居然在自家应用商店悄悄上线了一款叫 “围观短剧” 的独立 APP,主打口号直接戳中用户痛点 ——“无广告海量短剧免费看”,号称是全网独一份的纯享看剧体验。要知道现在市面上的红果短剧之类的主流 APP,说是免费,其实满屏都是广告,不看个几十秒根本解锁不了下一集,小米这波 “无广告” 操作,确实戳中了不少人的爽点。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有点骨感!这款 “围观短剧” 目前只对小米手机用户开放,苹果、华为用户想下载都没门,而且安装包才 23MB,虽然轻量化得很,可内容库实在太单薄了。有用户下载后吐槽:“确实没广告这点超赞,但想看的剧搜半天都没有,内容少得可怜”,还有不少人呼吁赶紧加上漫剧板块,不然真没啥可看的。反观红果短剧,下载量都冲到 10 亿了,不仅有漫剧,还有电影、听书等一堆内容,两者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更有意思的是,这款 APP 的开发者背后其实是小米集团,法定代表人就是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看来小米这次是铁了心要在短剧赛道分一杯羹,想通过自建内容平台,把用户牢牢锁在自己的生态里。网友看完都调侃:“小米这是想当‘内容房东’啊,可惜现在房子是盖起来了,里面的家具还没配齐!”
再看苹果,那野心可比小米大多了!最近动作频频,先是把 Apple TV + 改名叫 Apple TV,想打造全新的品牌形象,又砸 7.5 亿美元拿下美国 F1 赛事的独家转播权,甚至还在评估收购华纳兄弟的可行性,就是想把人家的影视版权库直接打包过来,强化自己的流媒体竞争力。可有意思的是,苹果折腾了 18 年,流媒体业务的市场份额还不到 Netflix 的十分之一,这次想靠收购弯道超车,能不能成还真不好说。毕竟内容行业可不是光有钱就能玩得转的,Netflix 深耕这么多年才站稳脚跟,苹果想一口吃成胖子,难度系数实在太高。有网友吐槽:“苹果这是啥都想干,手机、电脑、手表做遍了,现在又想当影视大佬,可术业有专攻啊,别最后啥都没做好!”
就在小米、苹果忙着 “闭门造车” 的时候,鸿蒙 6.0 却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路 —— 不自己下场做内容,反而专心当 “赋能者”,帮娱乐应用打破增长困境。要知道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早就见顶了,娱乐应用一个个都撞上了 “隐形天花板”:QuestMobile 的数据显示,除了优酷、B 站,其他在线视频 APP 的日活都停滞不前,腾讯音乐的月活更是连续 14 个季度同比下降,大家都在愁怎么找新出路。而鸿蒙的出现,刚好给这些应用送来了 “救命稻草”。
鸿蒙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打破了设备和应用之间的 “孤岛”,让内容能在手机、平板、车机、电视之间自由流转。就拿腾讯系来说,已经有 60 多款应用上架鸿蒙,QQ 音乐、酷狗音乐借助鸿蒙的分布式能力,实现了 “隔空播放”,你在手机上听的歌,坐进车里不用手动切换,自动就能续播,通勤路上用手机看的剧,回到家靠近智慧屏,立马就能从上次的进度继续看,连弹幕和音画设置都同步得明明白白,这种无缝体验简直太香了!更绝的是,鸿蒙还把计算任务下沉到设备端的 NPU,像 QQ 音乐这些 APP,音质优化不用靠云端处理,既省流量又不卡顿,音质还更棒,这可是传统音乐应用想都不敢想的体验。
鸿蒙的系统级 AI 更是让人大开眼界!现在你对着 “小艺” 说一句模糊的台词,比如 “李白骑着白鹤飞上天”,它就能在海量片库里精准找到对应的片段,直接跳转观看,真正实现 “所说即所得”。而且内容不再局限于 APP 里,鸿蒙会通过元服务卡片,在负一屏、小艺建议这些系统入口主动推送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不用下载 APP,点一下卡片就能看,大大缩短了用户触达内容的路径。这对于那些积累了大量经典片库却没人发现的平台来说,简直是 “救命神器”,以前这些 “沉淀资产” 就像埋在地下的宝藏,现在通过鸿蒙的 AI 能力,终于能被用户发现了。网友看完都激动地说:“鸿蒙这才是聪明做法啊,自己不做内容,却让所有内容都能活起来,这格局比小米、苹果大多了!”
其实之前长视频平台也试过扩展场景,比如扎堆和车企合作搞 “上车潮”,想把车内变成新流量入口,可折腾了三年啥用都没有。为啥?还不是因为不同设备、系统之间互相割裂,你在手机上看的剧,到了车里得重新找,听的歌得重新连,体验太别扭了。而鸿蒙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 “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的技术,让应用能轻松适配各种设备,用户体验无缝衔接,这才是真正解锁了全场景的增长潜力。就像爱奇艺加入鸿蒙智行生态后,用户在不同设备上都能享受连贯的观看体验,再也不用来回切换、打断进度了。
今年 2 月,Netflix 曾经想和苹果和解,希望能绑定 Apple TV 吸引更多用户,可苹果自己也在抢流媒体的蛋糕,两家根本没法真正合作。这也说明,“封闭生态” 终究是死路一条,现在用户要的不是被圈在某个花园里,而是能自由享受各种优质内容,系统厂商和内容平台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共赢。鸿蒙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开放的生态,让系统和应用互相成就,既让用户体验更好,也让应用找到新的增长路径,这种模式远比自己下场做内容靠谱得多。
说到底,未来的文娱生态较量,早就不是比谁的内容多、谁的流量大,而是比谁能给用户提供更无缝、更智能的体验。小米想靠短剧锁住用户,苹果想靠收购垄断内容,可他们都忘了,用户要的从来不是被束缚,而是自由选择。而鸿蒙的 “开放赋能”,恰恰击中了这一点 —— 不搞垄断,不建围墙,而是搭建一个桥梁,让内容能顺畅流动,让应用能快速成长。
这场系统厂商的路线之争,其实早就有了答案:封闭只能越走越窄,开放才能共赢未来。无论是科技公司还是内容平台,只有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打破壁垒、互相成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你觉得小米的短剧能后来居上吗?鸿蒙的开放生态会成为行业主流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日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