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子法国偷盗续:已落网,5公斤金块下落不明,作案疑点重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6 12:14 2

摘要:9月16日清晨,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清洁工推开矿物馆大门,地面的金属碎屑让他心头一紧,抬头望去,本该陈列着稀世金块的防弹展柜,已然空空如也。

前言

十月卢浮宫7分钟盗宝案震惊全球时,很少有人知道,早在一个月前,巴黎另一座顶级场馆已遭黑手。

9月16日清晨,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清洁工推开矿物馆大门,地面的金属碎屑让他心头一紧,抬头望去,本该陈列着稀世金块的防弹展柜,已然空空如也。

24岁中国女子用专业工具,3小时破防顶级安保盗走6公斤百年金块,跨国逃亡计划缜密,却因熔金伪装“工业废料”,在机场当场落网,但她的作案过程却充满了疑点。

6公斤百年金块不翼而飞

这座由法国政府直接管控、与卢浮宫同级的百年场馆,丢的不是普通黄金,而是长达百年的自然金。

巴黎检察官劳尔・贝库奥在记者会上证实,失窃的6公斤自然金块里,有18世纪玻利维亚赠给法国科学院的地质标本,有183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御赐的乌拉尔金块,还有加州淘金热时期的遗存。

最显眼的是那块1990年发现的澳大利亚“金球”,单块就重五公斤,市价超58万欧元。

这些不是商品,是写满地球历史的日记,每块金块的杂质分布、晶体纹路,都记录着数百年前的地质运动与国际交往,一旦被毁科学价值便永久消失。

而这起涉案金额约1240万元人民币的大案,直到10月21日法新社曝光,才真正走进公众视野。

监控录像还原了这场堪比电影的盗窃,9月15日闭馆时分,一名穿黑色连帽衫的女子混在人流中,假装整理背包躲进展厅角落,趁着清场混乱“自锁”馆内,这是博物馆盗窃中典型的“内鬼式”手法。

凌晨1点,博物馆陷入死寂,女子取出藏在背包里的角磨机,对准3厘米厚的钢制安全门启动开关。

金属摩擦的刺耳声响彻空荡展厅,但因场馆位于偏僻植物园内,竟未被任何人察觉,两道安全门被切出40厘米见方的入口后,她直奔目标展柜。

面对博物馆装着红外线传感器和震动警报的防弹玻璃,女子取出氧乙炔焊枪,3000摄氏度的蓝火喷向玻璃。

让人咋舌的是,她用特殊材料包裹枪身,既降低热辐射又避开温度警报,不到10分钟就烧出窟窿,全程没触发任何安保系统

事后通过勘查发现,她竟精准利用了博物馆7月遭网络攻击后留下的安防延迟漏洞,显然早有预谋。

跨国逃亡当场被抓,作案过程疑点重重

凌晨4点,女子背着沉甸甸的金块从后门溜走,临走前还仔细擦拭现场,整个作案过程耗时3小时,专业得不像单人行动。

博物馆下午发现失窃时,嫌疑人早已坐上巴黎前往马德里的高铁,她转道巴塞罗那后并未急于出境,而是先找了家金属加工厂,将1公斤金块熔成碎片,还涂了层黑色氧化物,想伪装成工业废料蒙混过关。

9月30日当她拖着行李箱准备登上飞往上海的航班时,巴塞罗那机场的安检机检测出了异常,发出了警报。

安检人员拆开层层包裹的“废料”,化验结果一目了然:85%金、15%银,带着自然金特有的微量铜铁杂质,与博物馆失窃金块成分完全匹配。

“前面的计划天衣无缝,最后一步却犯了低级错误。”办案民警直言,现代安检设备能识别微米级金属成分,想靠涂色掩盖黄金属性,简直是自投罗网。

10月13日这名24岁的中国女子被引渡回法国,当即以“有组织盗窃”“破坏文化遗产”罪名起诉,羁押在巴黎南郊监狱。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疑点浮出水面,警方在现场找到角磨机、三个焊枪燃料气罐和锯子,这些专业工具绝非普通人能轻易获取。

更关键的是,嫌疑人对外自称“自由职业者”却无固定收入,根本无力承担踩点、购工具、跨国逃亡的成本。

巴黎检方据此推测,她很可能是国际犯罪团伙的“中枢节点”,负责前期踩点摸透安保漏洞,协调本地团伙实施盗窃,再对接亚洲黑市销赃。

要知道带编号的博物馆文物难出手,但熔成金锭后,经香港、迪拜等黄金交易中心洗白,转眼就能变成珠宝或投资金,彻底抹去痕迹。

熔掉的不只是黄金

目前仅追回她身上的1公斤熔金,剩余5公斤自然金下落不明,国际刑警已向亚洲海关发出警报,怀疑赃物通过暗网流入中东或东南亚黑市,价值可能翻倍。

有艺术犯罪专家分析,这更像团伙抛卒保车,故意让她带少量赃物引开视线,近期欧洲博物馆盗案多是这类分工明确的团伙作案。

这起盗案撕开了法国博物馆的安防裂缝,馆长透露,场馆安保系统在案发前遭网络攻击失灵,而2024年安全审计竟没发现这个致命漏洞。

更无奈的是由于预算限制,许多国家级博物馆仍在用老旧设备,夜间巡逻频次也因人力不足打了折扣。

短短两个月,包括卢浮宫、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内的四家法国场馆接连失窃,让公众失去了对博物馆的基本的信任,有游客直言:“本以为这些地方是最安全的,没想到连基本防护都做不好。”

对此法国文化部宣布成立专项工作组,计划明年推出新法案,要求所有国家级博物馆配备智能安防系统和24小时监控中心,还将联合欧盟建立跨境预警网络。

中国驻法使馆已表示密切关注案件进展,当地华人社区则担忧此案影响群体形象,而等待嫌疑人的将是法国法律的严厉惩处,文化遗产盗窃罪最高可判15年监禁。

最让人痛心的不是金钱损失,而是文物的不可逆破坏,那块澳大利亚“金球”的表面纹路,本是研究远古河床演变的重要依据。

沙皇御赐金块里的稀有元素,见证着19世纪的矿业技术,一旦被熔炼,这些历史密码就永远消失了。

结语

就算找回剩下的金块,若已被提纯,也只是普通金属,目前博物馆正筹备特展,用复制品讲述失窃金块的科学价值,想让更多人明白文物的珍贵,从不在材质本身,而在它承载的文明记忆。

这场盗案也给全球博物馆敲响警钟,当犯罪分子开始研究网络漏洞、升级作案工具,仅靠传统安保已远远不够,守护人类文明遗产,需要技术、法律与国际合作的三重防线,毕竟有些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来源:游戏袁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