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刚过,黄淮海平原的麦田里已经飘起了新翻泥土的腥气。但每年这个时候,总有农户蹲在地头拍大腿:“去年撒150斤肥收1400斤,今年跟邻居学撒200斤,咋就只剩1100斤?”
秋分刚过,黄淮海平原的麦田里已经飘起了新翻泥土的腥气。但每年这个时候,总有农户蹲在地头拍大腿:“去年撒150斤肥收1400斤,今年跟邻居学撒200斤,咋就只剩1100斤?”
种麦施底肥,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能难倒一群老手。有人把复合肥当“万能药”,闭眼撒200斤等高产;有人死守“老经验”,不管前茬是瓜地还是玉米地,年年120斤雷打不动。可老农户都知道:底肥差30斤,产量差半亩地;用错配方,一年血汗全白干。
今天咱不聊虚的,就拿黄淮海地区20年种麦实战数据说话:前茬瓜地120斤复合肥稳产1200斤,玉米地150斤控失肥冲刺1400斤,沙土地比黏土地多10斤,缺磷地块加20斤过磷酸钙……这些不是“玄学”,是上千亩麦田摔出来的真经验。
“同样是秋分种麦,凭啥他家不用追肥也比我多收200斤?”这是河北邢台种粮大户老李去年最困惑的事。后来扒开两家地块一看:老李家前茬是玉米,邻居家前茬是西瓜套种辣椒。
“瓜茬地自带‘肥库’,玉米茬地就是‘瘦田’。”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成员王教授解释,西瓜从坐果到成熟需追3-4次高氮肥,套种的辣椒、花生又会残留磷钾肥,土壤有机质能达到1.8%以上,相当于每亩“预存”了50斤复合肥。这种地块种小麦,选25-15-5(氮-磷-钾)配方复合肥,每亩120斤足够:氮促苗、磷扎根、钾抗寒,翻地时埋15厘米深,冬天不用管,开春返青期追不追尿素,亩产都能稳在1200斤。
但玉米茬地完全不同。玉米生长期长、需肥量大,收完后土壤氮含量普遍低于60mg/kg,磷含量不足40mg/kg,必须“补氮增磷”。山东聊城农户老张试过:第一年按瓜茬地经验撒120斤复合肥,小麦出苗后叶色发黄,拔节期比邻居矮10厘米,最后亩产才1050斤;第二年听农技员的,换25-20-6控失复合肥,每亩撒150斤,年底亩产1380斤,多收的330斤卖了600多块,化肥钱早赚回来了。
“都是150斤复合肥,沙土地咋就长得不如黏土地?”河南商丘农户老赵去年犯了难:他家两块地,一块沙土地撒150斤普通复合肥,小麦后期脱肥;另一块黏土地撒同样的量,却长得黑绿旺。
“沙土地像破篮子,存不住肥;黏土地像塑料袋,肥多了烧苗。”土肥专家李老师打了个比方,沙土地孔隙大,肥料容易随水渗透,必须选“缓控释肥”,用量比黏土地多10-20斤;黏土地保肥强,但透气性差,过量施肥会导致根系缺氧,反而要减10斤,且必须翻地深度达20厘米,让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
老赵今年学乖了:沙土地用28-18-8缓控释肥,每亩160斤;黏土地用25-15-5普通复合肥,每亩140斤。现在小麦刚出苗,两块地长势基本一致,农技员估产:今年都能上1300斤。
“人家施200斤都高产,我为啥就烧苗?”安徽宿州农户老陈去年跟风,把复合肥从150斤加到200斤,结果小麦出苗后叶尖发黑,拔节期杂草比麦苗还高,最后亩产1100斤,比前年还少200斤。
“小麦底肥有天花板,超过180斤必出问题!”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张研究员解释,小麦苗期需氮量仅占全生育期的12%,过量施肥会导致:① 氮素过剩引发徒长,抗倒伏能力下降50%;② 土壤EC值超过2.5 mS/cm,根系被“腌死”;③ 磷钾比例失衡,后期灌浆不足,千粒重降低3-5克。老陈地里的土样检测显示,EC值高达3.2 mS/cm,相当于每亩多花120元化肥钱,还减产200斤,里外里亏了近500元。
“我底肥施到160斤,咋还是到不了1800斤?”山东济宁种粮大户老王去年不服气,结果亩产1450斤。今年他终于明白:高产不是“单靠肥”,而是“品种+底肥+播种+管理+天气”的综合账。
① 品种是基础:选抗倒伏、抗病的济麦44,比普通品种抗冻性强30%;② 底肥要“混搭”:150斤复合肥+20斤过磷酸钙(补磷)+5斤硫酸锌(补锌),微量元素不能少;③ 播种控密度:每亩基本苗18万,比去年减少3万,通风透光好;④ 浇好关键水:拔节水、灌浆水一次不少,水分利用率提高20%;⑤ 防病防虫:起身期打一遍戊唑醇+吡虫啉,白粉病、蚜虫全防住。
现在老王的麦田刚进入分蘖期,苗齐苗壮,农技员拍着胸脯说:“今年管理跟上,1800斤稳了!”
到底怎么算自家地的底肥用量?记住这个“3步公式”,比跟风靠谱10倍:
第一步:测前茬肥力
瓜/菜茬:有机质≥1.5%,选25-15-5复合肥,120-140斤/亩玉米/大豆茬:有机质1.0-1.5%,选25-20-6复合肥,140-160斤/亩荒地/新改地:有机质<1.0%,选30-15-10复合肥+50斤有机肥,160-180斤/亩第二步:看土壤类型
沙土地:+10-20斤(缓控释肥)黏土地:-10斤(普通复合肥)盐碱地:必须用硫酸钾型复合肥,忌用氯化钾目标1200斤:基础用量即可目标1500斤:+20斤过磷酸钙+5斤硫酸锌目标1800斤:+50斤有机肥+10斤硼肥,配合起身期追肥秋分种麦,底肥是第一仗。但记住:没有“万能配方”,没有“统一用量”,邻居的150斤可能适合他的瓜茬地,你的玉米茬地可能需要160斤;他家的黏土地140斤够了,你家的沙土地就得160斤。
别再迷信“肥多高产”,也别死守“老经验”。拿起铁锹翻一翻土,看看前茬种的啥,测测土壤肥力,按“前茬+土壤+目标”三步走,算准用量、配好配方,这才是种麦赚钱的真门道。
现在小麦刚出苗,正是补肥的最后机会。如果发现苗黄、苗弱,赶紧查原因:缺氮的撒10斤尿素,缺磷的补20斤过磷酸钙,缺钾的喷0.3%磷酸二氢钾。补救及时,年底亩产照样上1300斤!
种地不易,每一分投入都要花在刀刃上。今年底肥用对了,明年麦收时,你家粮仓肯定比邻居家满!
来源:杨勇说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