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草书大家张弼的《唐张蠙寄友人五言诗轴》,以笔势奔涌的草书演绎怀友之情,既见狂放洒脱的艺术张力,又藏蕴藉深沉的文人情思,是明代草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这幅作品将诗歌的意境与书法的气韵完美融合,观之如闻松涛阵阵,如见挚友倾心,尽显“草圣”风范。
明代草书大家张弼的《唐张蠙寄友人五言诗轴》,以笔势奔涌的草书演绎怀友之情,既见狂放洒脱的艺术张力,又藏蕴藉深沉的文人情思,是明代草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这幅作品将诗歌的意境与书法的气韵完美融合,观之如闻松涛阵阵,如见挚友倾心,尽显“草圣”风范。
作品开篇便见气象,“世道复何如”五字以迅疾笔锋起势,线条粗细交替间带着苍劲力道。张弼善用“一笔书”的笔法,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连绵不断却不显杂乱,如“东西远索居”五字,笔势连贯如流泉奔涌,却在“索”字处略作停顿,既保持了行气的流畅,又暗合“索居”的孤寂感,匠心独运。
笔法上,张弼将楷之骨、隶之韵融入草书之中。“常疑只见面”中,“疑”字笔画盘曲却不失筋骨,“见”字收笔干脆利落;“翻致久无书”则以中锋行笔为主,线条圆劲饱满,转折处缓急有度,既有“狂草”的豪放,又不失法度。这种“放而不纵”的笔法,正是张弼草书的精髓——在随性挥洒中暗藏节制,于奔涌气势中蕴含沉稳。
结体与章法更见功力。单字结体欹正相生,“甸麦深藏雉”中“麦”字左低右高,“雉”字紧凑收束,形成鲜明对比;“淮苔浅露鱼”则疏密有致,“苔”字笔画繁而不乱,“鱼”字简而传神。通篇章法错落有致,行距宽疏处如远山含黛,字距紧密处如流泉汇川,墨色浓淡干湿变化丰富,枯笔显苍劲,润笔见腴美,为诗歌增添了视觉上的韵律感。
值得称道的是,书法气韵与诗歌情感高度契合。“相思不我会”五字笔势渐缓,线条略带滞涩,暗合思念无果的怅惘;“明月几盈虚”以开阔笔势收束,“盈虚”二字舒展自如,既呼应了明月圆缺的意象,又将怀友之情引向深远。整幅作品以笔抒情,以墨表意,将友人相隔的孤寂、思念的绵长,通过奔涌的笔势与顿挫的节奏娓娓道来。
张弼此作,既继承了张旭、怀素的狂草传统,又融入了明代文人的率真性情,打破了草书“重形轻意”的桎梏。它不仅是一件书法艺术品,更是一次情感的真挚流露——当笔墨与诗心相遇,便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如今我们品读这幅作品,既能感受草书的艺术魅力,更能读懂跨越时空的知己之情,这正是传统书法艺术的永恒魅力所在。
释文
世道复何如,东西远索居。
常疑只见面,翻致久无书。
甸麦深藏雉,淮苔浅露鱼。
相思不我会,明月几盈虚。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