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逆袭一百多斤的贾玲,只为身体健康,但咖位却混的大不如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5 17:44 1

摘要:贾玲把微博设成“半年可见”,最新一条是9月给运动品牌拍的15秒广告——镜头里她跳绳,下巴线条依旧锋利。

贾玲把微博设成“半年可见”,最新一条是9月给运动品牌拍的15秒广告——镜头里她跳绳,下巴线条依旧锋利。

评论区前排高赞却是“姐,别硬撑,胖回来我们也爱你”。

一句话,把过去18个月围绕她体重的拉锯战再次拉回战场。

可真正的战场早不在体重秤,而在2026年春节档的排片表。

国家电影局8月公示的备案表上,一部叫《逆光飞翔》的电影赫然在列:女性运动员题材,备案单位“大碗娱乐”,投资额3.2亿,导演贾玲。

体育总局训练局内部文件显示,剧组已拿到国家队冬训基地两个月的封闭拍摄许可——这意味着,她得把演员练成真正的省级二线水平,才能把镜头怼到肌肉纤维上。

上一次国产片这么干,还是《夺冠》把巩俐扔进漳州封闭80天。

很多人以为《热辣滚烫》票房34亿是安全垫,其实那是压力锅。

豆瓣6.8分、猫眼9.3分的巨大裂口,把“贾玲会不会讲故事”的疑问直接推到投资人面前。

光线、博纳、阿里三家发行公司今年春天同时收到《逆光飞翔》的30分钟粗剪,内部反馈出奇一致:情绪浓度够,但运动场面“电视剧感”。

于是,贾玲在6月做了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第一,把个人在大碗娱乐的持股比例从5%提到15%,用资本地位锁定最终剪辑权;第二,把原来跟组的女编剧换掉,请来《摔跤吧!

爸爸》的印度动作指导团队,签了对赌协议——如果成片动作戏被评级为“体育纪录片级别”,团队拿双倍尾款;如果评级低于“商业片及格线”,贾玲个人补差价。

一句话,她拿自己的钱买专业度。

10月金鸡创投,她第一次以评委身份坐在主桌,台下年轻导演们排队递项目。

她话不多,只问三个问题:故事有没有“一分钟泪点”?

预算有没有“30%弹性”?

演员能不能“提前半年训练”?

散场后,她把工作人员叫到走廊,递过去一张名单:国家女篮退役前锋、盲人马拉松陪跑员、32岁复出的艺术体操老将——这是《逆光飞翔》第二批试镜名单。

消息传回业内,原先观望的体育品牌立刻把赞助合同从意向书换成正式约,因为“贾玲开始玩真的了”。

体重争议仍在。

她不在意的,团队却必须量化:10月15日品牌直播,后台数据大屏实时跳出“负面词云”,“复胖”两个字以14%占比飘在顶部。

经纪人当场决定把原定的“零食带货”环节砍掉,临时加进“一分钟平板支撑挑战”。

贾玲一边撑一边讲段子,弹幕风向瞬间从“又胖了吧”变成“姐核心力量可以”。

直播结束,品牌方把单场GMV从800万提到1500万,理由很简单:观众要的不是“瘦回100斤”,而是“掌控感”——对体重、对事业、对人生的掌控感。

贾玲用一块瑜伽垫,把形象危机拆成笑点,再打包卖回给市场。

她比谁都清楚,观众对“女导演”的容错率有多低。

华谊研究院10月发布的《女性导演生存报告》里,一行数据被红笔圈出:过去五年,国产片票房TOP50中女性导演作品仅6部,其中4部是贾玲参与。

换句话说,她一个人的成败,被当成整个性别的KPI。

于是《逆光飞翔》的剧本会上,她给编剧团队订了一条铁律:女主不能哭超过三次,每次必须“用汗水代替泪水”。

她说,观众可以同情弱者,但只会为强者买单。

就像她当年说相声,包袱不响,她就站在台上给自己刨坑——“没事,我再给你们演一个哭,哭完继续抖”——现在,她把坑刨在电影市场:如果这次成了,女性导演就能多拿到10%的预算天花板;如果败了,下一部女性体育片得再等五年。

11月1日,剧组在千岛湖水上训练中心开机,第一天拍赛艇晨训。

凌晨四点,湖面零下两度,贾玲裹着羽绒服站在浮码头,手里拿扩音器喊“再来一条”。

演员里有个99年的新人,划到第三趟就吐了,她递过去一瓶藿香正气水,说:“吐完别漱口,嘴里苦才能记住角色为什么坚持。

”同天下午,她发了一条朋友圈,只有四个字:逆光飞翔。

配图是监视器里一束日出逆光,打在女一号后背的肌肉线条上,像给皮肤镀了一层铠甲。

故事到这里,体重、资本、性别、票房,所有标签都被她缝进那层铠甲里。

观众以为她在拍体育片,其实她在拍“如何把自己重新炼成一块好钢”——这块钢要经得起豆瓣差评、扛得住34亿之后的期待、也受得住“姐,胖回来我们也爱你”的温柔绑架。2026年春节档,当片尾字幕升起,如果观众愿意把掌声分给银幕外那个曾经胖得讨喜、如今瘦得锋利的湖北姑娘,就说明她又一次把个人命运翻译成公共情绪,然后卖了个好价钱。

至于体重,她早就不称重了。

剧组后勤说,贾玲现在每天只量体脂,目标不是数字下降,而是“肌肉量涨100克”。

她说,那100克是观众对她的新信任——比票房更轻,却比票房更重。

来源:枫叶岛ZQCA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