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小宗 41 天就凉了!宗馥莉急着捡回娃哈哈,老品牌的情怀真丢不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4 19:42 1

摘要:陪着几代人长大的老品牌,41 天前突然被 “换了马甲”,宗馥莉搞出个 “娃小宗”,当时不少人吐槽:“好好的娃哈哈,为啥要整个新名字?” 结果没等大家适应,36 氪刚爆出来,宏胜系(宗馥莉控股)已经发通知,2026 年继续用 “娃哈哈” 品牌。

陪着几代人长大的老品牌,41 天前突然被 “换了马甲”,宗馥莉搞出个 “娃小宗”,当时不少人吐槽:“好好的娃哈哈,为啥要整个新名字?” 结果没等大家适应,36 氪刚爆出来,宏胜系(宗馥莉控股)已经发通知,2026 年继续用 “娃哈哈” 品牌。

这 41 天的反转,跟看电视剧似的 —— 前阵子还闹得挺僵,娃哈哈集团空有 “娃哈哈” 商标,却没了生产能力(毕竟之前主要靠宏胜代工);宗馥莉这边呢,手里握着生产线,却不能用老品牌,只能硬着头皮推 “娃小宗”。现在突然又绕回来,可不是宗馥莉 “一时冲动”,这里面藏着的门道,不管是咱普通消费者,还是做小生意的,都能看懂点东西。

先掰扯清楚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别光看热闹。之前宗馥莉卸任娃哈哈相关职务,直接把 “娃哈哈” 和 “宏胜” 的矛盾摆到了台面上:简单说,娃哈哈就像个 “空有招牌的饭馆”,食客认这个招牌,但后厨没了厨师(生产端被宏胜掌握);宏胜呢,是 “有厨师却没招牌”,能做出和以前一样的饮料,但不能用 “娃哈哈” 的名儿,只能自己挂个 “娃小宗” 的新招牌。

你想想,这事儿多拧巴?咱去小卖部买饮料,看见 “娃小宗 AD 钙奶”,第一反应肯定是 “这是啥?仿冒的吧?” 别说咱普通消费者,连渠道商心里都犯嘀咕 —— 老品牌卖了几十年,货架位置、进货价都摸得门清,突然换个新牌子,万一卖不动咋办?之前就有经销商私下吐槽:“进了两箱‘娃小宗’,放了半个月没动,顾客一问‘不是娃哈哈啊’,转身就走。”

这就是 “娃小宗” 活不下去的核心原因:老品牌的 “情怀滤镜” 和 “认知惯性”,不是 41 天能砸出来的。娃哈哈从 1987 年走到现在,靠的不只是饮料好喝,更是 “童年记忆” 这张牌 —— 你给孩子买 AD 钙奶,买的是 “我小时候也喝过” 的亲切感;买营养快线,是 “早餐喝这个方便” 的习惯。这些东西,“娃小宗” 没有,也造不出来。

再说成本,推新品牌可不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包装要重新设计、广告要重新打、经销商要重新谈,光这三项,宏胜就得砸不少钱。有行业内的朋友算过账:一个快消新品牌想在全国铺开来,至少得花上亿的推广费,还不一定能成。而 “娃哈哈” 现成的品牌认知、渠道网络,相当于省了好几亿的 “启动资金”—— 宗馥莉再想搞创新,也犯不着跟钱和市场规律较劲吧?

更深一层看,这次 “弃新用旧”,其实是娃哈哈和宏胜的 “互相妥协”。之前的僵局,对谁都没好处:娃哈哈的商标搁着不用,就是 “浪费资源”;宏胜有生产能力却卖不动货,就是 “空转成本”。现在重新用回 “娃哈哈”,相当于 “招牌和后厨又凑到一起了”—— 娃哈哈能靠宏胜的生产线继续供货,宏胜能靠娃哈哈的品牌卖货,哪怕双方之前有矛盾,也得先顾着 “把蛋糕做起来”。

这事儿给咱普通人提了个醒:不管是做品牌还是过日子,别轻易跟 “老底子” 较劲。老品牌的价值,不是新名字能随便替代的;就像咱家里的老物件,看着普通,却藏着别人拿不走的回忆和信任。现在就看宗馥莉接下来咋做了 —— 是继续用老品牌推新口味,还是在老框架里搞点新花样?

最后问大伙儿一句:你之前听说 “娃小宗” 的时候,会想买来试试吗?现在知道又用回 “娃哈哈”,是不是松了口气?评论区聊聊,咱看看多少人跟我一样,认的还是 “娃哈哈” 这三个字~

来源:商悟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