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长春这座城市的建筑脉络里,沉睡着许多历史的印记。一栋始建于1933年的地上两层仿德式古堡建筑,如今在一杯咖啡升腾的醇香里被温柔地唤醒,拥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松苑咖啡。
你是否也习惯了旅途的奔波?
在一站又一站的打卡清单里,渐渐模糊了出发时的那份憧憬。
其实,让旅途“轻”一点,或许能发现更多。
在长春,
一座百年官邸旧址悄然化身咖啡馆,
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建筑本身就是最动人的风景。
你只需放下行囊,安然落座,
让脚步轻一点,
让体验,再深一点。
AM738 长春fm91.6
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
《好好学习》
本期播出
《松苑咖啡:让旅途“轻”一点》
欢迎收听
在长春这座城市的建筑脉络里,沉睡着许多历史的印记。一栋始建于1933年的地上两层仿德式古堡建筑,如今在一杯咖啡升腾的醇香里被温柔地唤醒,拥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松苑咖啡。
“我们企业的理念愿景是‘品一杯咖啡的香醇,读一座百年建筑’。”松苑咖啡馆运营经理韩滨说,咖啡馆分为三层,包括地下一层和地上两层,开辟了室内和室外经营区域。一楼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2点有免费讲解活动。
松苑咖啡馆运营经理 韩滨
“此刻我们正站在历史的入口处。”松苑咖啡馆讲解员张鑫介绍说,“这栋建筑原为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官官邸,始建于1933年,落成于1934年。进入大厅,映入眼帘的三盏玻璃天窗保留了最原始的样子,采用独特的铁艺拉丝玻璃工艺,即便是放在今天,也是艺术品一样的存在。”
三盏玻璃天窗
柚木透雕花窗
咖啡馆内,刻有传统吉祥寓意的葡萄纹木门静默而立;修缮过程中新发现的柚木透雕花窗精美依旧;过廊处的木梁与“滴水听音”的水池相映成趣。它们仿佛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位来访者,以无声的语言诉说着时间在此留下的痕迹。
这栋百年建筑经过文保修缮后,如今以咖啡馆的形式活化利用,还给市民。
松苑咖啡馆自开业以来就备受关注。从9月30号到10月8号,游客量达近万余人,每天咖啡销量约800余杯。即使黄金周过后进入常态化运营,每天咖啡销量也保持在300多杯。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多,西餐厅和咖啡厅的室内座位经常满额。这里已成为外地游客来长春的打卡地,也是本地市民近距离感受历史的文化空间。
松苑咖啡馆的logo设计巧妙地在“松”字中融入了“人”的形态,传递着“人人可观、人人可赏、人人可品、人人可读”的理念,真正把这座建筑还给人民。自1954年吉林省会迁至长春后,这栋建筑成为接待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政务活动中心,见证了新中国的辉煌历程。1958年2月13日至14日,毛泽东主席下榻在这栋建筑的101房间,在这里留下了搪瓷杯的温度和伏案阅读的烛光。
“因为当年这里被称为省委一号招待所,很多
政务接待都在这里进行。”吉林省民俗协会荣誉会长施立学介绍,“以前,老百姓觉得这里很神秘。现在打开大门,让每个老百姓都能接近、感受它。”
吉林省民俗协会荣誉会长施立学认为,松苑咖啡馆的魅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它的建筑风格,仿德式古堡建筑在长春以外的城市非常少见。二是它的咖啡体现了吉林的地域文化风情。”
主持人艳佳(中间)采访吉林省民俗协会荣誉会长施立学(右一)、松苑咖啡馆运营经理韩滨(左一)
松苑咖啡推出的“元气人参咖啡”等特色产品,将吉林特产与咖啡文化创新融合。韩滨介绍,“人参是东北三宝之一,喝咖啡的同时还能喝出健康,这是我们的理念和愿景。”
点一杯特色的“元气人参咖啡”,在靠窗的位置落座,目光所及是氤氲咖啡香里生动的人生百态。有游客举着手机专注地捕捉百年建筑的岁月痕迹,有年轻人在窗边一隅沉浸于书中的静谧时光,也有本地市民街坊在此悠然对谈,闲话家常。这座曾经的官邸旧址,便在这一幕幕日常中,真正化作可触摸、可参与、充满温度的生活空间。
馆内的书院文创区展示了吉林的农副产品、科技产品和文化产品。一对哈尔滨夫妇带孩子来旅游,对展出的一汽汽车模型很感兴趣,当场买走了两辆,还带走了咖啡杯、咖啡口袋等文创产品。
松苑咖啡馆建筑模型
在这样一座特殊建筑里运营咖啡,除了商业价值,更承载着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历史环境中咖啡的香气已融入城市文化,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加健硕。松苑咖啡这个小而美的空间,为我们实现了最轻的旅行。无需跋涉千里,只需要一杯咖啡的时间,便可以与往昔相遇,完成一场深度的文化沉浸。它让我们相信,旅程真正的意义不仅是空间的流转,更是与时间的对话。
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编辑:尹诗琳、子欣
初审:郝滋丽
复审:钟晓
终审:赵敏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
来源:吉林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