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井里打水是力气活儿。打水的人先将水筲筲梁挂在井绳的铁环上,然后紧握辘轳把一圈一圈地转动把水筲下放到井里,抖动井绳,一提一放一甩,让水筲没进水里灌满水,再费力地一圈一圈地摇动辘轳,把盛满水的水筲拉上来。
水筲,就是水桶,是过去农村家庭必备的挑水工具,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一副铁皮做的水筲。
那时候,村子里共有三眼古井。这些古井是修陵建圈时为满足守陵人人畜生活用水而建造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
村里学校师生们的饮用水都是孩子们用水筲从古井里摇上来抬回学校的。
从井里打水是力气活儿。打水的人先将水筲筲梁挂在井绳的铁环上,然后紧握辘轳把一圈一圈地转动把水筲下放到井里,抖动井绳,一提一放一甩,让水筲没进水里灌满水,再费力地一圈一圈地摇动辘轳,把盛满水的水筲拉上来。
孩子们打水时水筲脱钩或者水筲掉梁是常有的事,水筲就会落到井里。这就需要找家什去捞筲了。
大队部有专门捞筲用的铁钩,它特别像船锚,上边有系捞筲绳的小孔,下面是两三个向上翻卷的铁钩。
一些个儿大的男同学喜欢干捞筲这活儿,跑前跑后,又是借钩,又是找绳,然后忙不迭地来到井边。
他们把捞筲钩系在结实的麻绳上,然后蹲在井沿,用手攥紧麻绳另一端刷地把钩子扔到井里,拖着捞筲钩在井水中荡来荡去。
等待,边晃绳边焦急地等待,等待铁钩触筲。
当捞筲钩碰到水筲后发出闷重的响声,这是碰到水筲的信号。于是赶紧在那个地方上下左右不停地拉动,盼望钩住落井的水筲。若是感到手中的绳子分量重了,说明钩子抓着筲了。
但这时还不能大意,要两手一前一后轻轻地往上拽绳子,把水筲拉出水面,瞪大眼睛看看钩到了水筲的什么部位。如果钩住的是筲梁,就将绳子拴在井绳上,借助辘轳的力量大胆地把钩住的水筲连同里边的水一起提上来;如果钩到的是筲底或其它部位,可就要小心翼翼了,否则,好不容易钩住的水筲很可能又要普通一声掉到水里。
捞筲也靠运气。有时能捞上来,有时活了半天也会一无所获。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兴致不减,不肯离开井口。
落在井里的水筲大多被捞了上来。不过,最后差不多都是有经验的大人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捞上来的。捞上来的筲有自己的,也有以前别人打水时落下去的。有的因为落水时间长了,满是铁锈,还有的早已变了形,不能再继续使用了。
我虽然没捞过筲,但喜欢看同学或大人捞筲。当看到水筲被捞上来的时候,我会跟着大伙一起高兴;遇到好不容易钩住水筲,在人们小心翼翼往上提的时候,水筲突然脱落,我的心也会猛地一沉。常常等到捞筲的人渐渐散去,我才怀着或快慰或遗憾的心情不舍地离开井台。
现在,古井被人们废弃了,而当初我们上学时的小学校也被撤并了多年。大街边上那两眼水井依稀还能看到井台,而村子中间那口井早已被人填平,荡然无存。孩子们用水筲往学校抬水、用铁钩捞筲成为人们渐渐逝去的记忆。
来源:往事并不如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