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东的餐桌上,“天地一号”苹果醋饮料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盛大宴席,玻璃瓶或罐装的天地一号总能占据一席之地。这个诞生于1997年的品牌,曾经仅凭一道苹果醋产品,就在2019年创下了25.85亿元的营收神话。然而,盛极一时的天地一号,为何多年苦攻外省
在广东的餐桌上,“天地一号”苹果醋饮料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盛大宴席,玻璃瓶或罐装的天地一号总能占据一席之地。这个诞生于1997年的品牌,曾经仅凭一道苹果醋产品,就在2019年创下了25.85亿元的营收神话。然而,盛极一时的天地一号,为何多年苦攻外省市场,却始终难以复制在广东的神话?
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天地一号,起步并不简单。其创始人陈生,原本是公务员出身,因发现广东人“醋兑雪碧”的独特饮法,毅然辞职投入创业。仅用一个月时间,陈生调试出苹果醋的最佳配比,结合当年流行的“一号”命名风潮,将其推向市场。天地一号上市三个月即实现盈利,很快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此后,凭借“健康饮品”的定位,天地一号在广东市场一路狂飙。
随着广东人养生观念的深入人心,苹果醋饮料逐渐成为送礼、宴席的健康首选。广告语如“给健康加道菜”,极具地方认同感。到了2019年,天地一号仅靠一款苹果醋产品,就达成25.85亿元营收,其中约八成来自广东市场。
2016年,天地一号提出“北拓计划”,计划在外省开拓200余个县市市场。2019-2021年,天地一号的销售费用率连续三年高企,分别达到42.98%、40.87%、37.15%,远超同期行业平均值。尽管投入巨大,外省市场却反响平平。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市场收入为12.37亿元,占总营收60%以上,而新兴市场加起来不足35%。外部市场的拓展,不仅未能分担广东市场的压力,反而带来了连年下滑的风险。
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天地一号的销量在华东、华北等地始终难以突破。究其原因,首先在于消费习惯的差异。苹果醋在欧洲和日本早已融入日常生活,食用、清洁、护肤等场景丰富。美国至今年醋产量高达5.6亿升,苹果醋占比近两成。相比之下,中国大部分省份并无喝果醋的传统,除了两广和福建,其他地区消费者对苹果醋的酸味难以接受。
餐饮渠道一直是天地一号的主阵地。广东人习惯于餐桌饮用苹果醋,饮用场景高度集中。天地一号依靠与本地餐饮企业深度捆绑,避开了便利店、超市等快消主战场,形成独有的差异化竞争方式。疫情三年(2020-2022年)全国餐饮业整体低迷,直接冲击了天地一号的营收。外省市场则由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巨头牢牢占据,天地一号既无渠道优势,产品认知度又低,难以撬动终端市场。
品牌建设同样遭遇瓶颈。尽管创始人陈生因“北大猪肉佬”等个人标签频频出圈,企业端的品牌传播却进展缓慢。2022年,天地一号邀请知名知名演员“黄晓明”代言,试图拓宽年轻消费群体,但收效甚微。到了2025年,品牌广告语“给健康加道菜”在广东认知度依然较高,外省却鲜有人知。权威市场报告指出,饮料行业品牌建设已进入内容深耕和消费文化双驱动新阶段,单一产品、单一口号难以持续激发消费热情。
陈生因
全球健康饮品市场正迎来新一轮变革。2025年,国际市场对发酵饮料的需求持续增长,功能性饮料异军突起。国内方面,元气森林、三得利等新锐品牌以跨界创新和多场景营销抢占年轻消费群体。天地一号固守传统餐饮场景,缺乏多元化产品和消费场景拓展,面临市场边界收紧的风险。
与此同时,广东以外的醋饮市场培育难度依旧较大。数据显示,果醋饮品在华东、华北的渗透率不到8%,远低于茶饮、咖啡等品类。天地一号如欲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亟需突破单一产品、单一市场的局限,实现品牌年轻化、多元化战略转型。无论是新品研发、消费场景创新,还是数字化营销布局,都将成为天地一号未来能否破局的关键。
来源:执昆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