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怀疑,说的就是《Frontiers in Psychology》。
“发论文像开盲盒,投出去三个月没动静,一查官网,撤稿率还涨了?
”——别怀疑,说的就是《Frontiers in Psychology》。
3.8的IF,听着香,可1.2%的撤稿率也创了自家新高。
编辑部干脆把审稿周期压到45天,快是快了,但“秒拒”概率同步飙升。
想蹭“元宇宙与心理健康”那期特刊?3月就关窗,现在连伦理批件都来不及补。
隔壁《Synthese》更卷。
哲学圈也开始AI焦虑,2024年直接开“AI伦理与认识论”专栏,ChatGPT写的稿子能不能投?
编辑部没说死,但AI预审系统已经上线,机器先筛一轮,人类再审,效率+40%,拒信也+40%。
IF稳在1.9,五年被引却涨了27%,说明能留下来的都是硬茬。
教育评估那边,《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被OECD点名后,立马高冷:接受率跌到75%,还偏爱跨国组队。
想单打独斗?
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脑电仪——“教育神经科学评估方法”新方向,没点硬核数据真进不去。
东南亚学者最近挺开心。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跟东盟大学联盟勾搭上了,东南亚稿件占比冲到43%,中文投稿通道都开了。
IF虽然只有0.6,但编委70%来自发展中国家,审稿意见里偶尔蹦出两句“贵国教育政策很有趣”,被夸得心里一暖,改稿都勤快些。
最肉疼的是《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真实世界研究是风口,可OA费涨到3200刀,自引率还得压到2.8%以下。
审稿人资质突然公开,以前随便写“某三甲医院”就行,现在得挂ORCID,吓得一批“幽灵审稿人”连夜注销账号。
小道消息:Scopus今年偷偷加了“审稿透明度”指标,上面五本里只有《Synthese》和《British Journal》敢裸奔。
其他刊?
还在装死。
投稿捷径其实就三条:
1. 盯特刊。
SDGs相关专题最近像下饺子,从气候变化到性别平等,总有一款能蹭。
2. 跨国抱大腿。
哪怕拉个越南或菲律宾的合作者,命中率都能+20%。
3. 提前查撤稿率。
高于1%的刊,除非数据铁证如山,否则慎投——编辑部现在宁可错杀,也不给后续留雷。
最后提醒一句:别信“包过”中介。
上周刚有人花两万买“Frontiers内部渠道”,结果稿子卡在审稿人手里,中介直接拉黑跑路。
学术圈没有玄学,只有更新更快的游戏规则。
来源:安家落户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