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再有不到70天,“十四五”即将圆满收官。10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再有不到70天,“十四五”即将圆满收官。10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五年来
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何
一起来看看~
“十四五”时期山东取得了哪些振奋人心的成绩?获得了哪些全国首位、全国第一?让我们共同感受。
“十四五”以来,山东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实施“三个十大”行动,全面塑强“十个新优势”,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
经济方面,山东经济总量即将跨上10万亿大台阶。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7.44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9.86万亿元,占全国份额由7.19%提升至7.31%,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发展位势不断提升。预计五年接连突破三个万亿级大关,经济总量增加接近3万亿元。
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7.34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9.76万元,城乡收入比由2.33缩小至2.14。
“十四五”规划确定的21项主要指标中,有8项指标提前完成、13项指标符合预期,“十四五”各项任务即将圆满完成。
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山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结出硕果。
看研发平台,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挂牌组建并实现规范化运行,2项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新建数量占全国的近1/7,这些都是历史性的突破。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建成投运,12英寸碳化硅衬底全球首发,全球运力最强固体火箭“引力一号”成功发射,潍柴柴油机热效率四次刷新世界最高纪录,这一系列“首座”“首发”“最强”“最高”,彰显了山东科技创新的硬实力。
工业经济结构向优向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20年的45.1%攀升至今年上半年的55.2%,产业提档升级的态势明显。
比如,山东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有7个、制造业单项冠军235家,数量均是全国最多的。数字赋能取得明显成效,集成电路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46家、数量居全国第一,预计今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经济总量的一半。
山东能源发展进入速度最快、质效最好、活力最强的“黄金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全省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8.5%,山东以3.9%的能耗增长支撑了6.1%的经济增长。
深入推进重大战略实施方面,持续塑强区域特色优势,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稳步增强。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纵深落实。黄河干流水质连续9年保持Ⅱ类;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在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五年优秀。济南、青岛都市圈获批建设,经济总量过万亿城市增至3个、数量占全国的1/9;市域县域全面发力,13个设区市入围全国百强,28个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均衡。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色更足。粮食总产连续四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济麦”“齐黄”“登海”等作物品种多次刷新高产纪录,全国人民的饭碗里装了更多的“山东粮”。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巩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8万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1.1万家,均稳居全国首位,农产品出口连续26年领跑全国。同时,培育乡村振兴片区2070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现代海洋经济高地加快构筑。海洋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3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1.8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二,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6.6%提升至17.1%,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
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方面,山东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内生活力有效激发、加速释放。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突破。率先在全国开展“无证明之省”建设,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实现“一张网办全省事”。全省52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71家上榜“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境内上市企业达310家、比2020年末增长33%;民营经济增加值比2020年增长34%,民营经营主体达到1440万户。
对外开放空间持续拓展。2024年全省进出口规模达到3.38万亿元、是2020年的1.5倍多,出口首次突破2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长5.5%,外贸持续稳定运行。
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民生“幸福卷”方面,山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民生支出首次突破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连年超过120万人。
着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教育供给更加公平,我省获批全国唯一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试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数量跃居全国第一,被确定为国家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省份。努力让医疗服务更加便捷,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到90%以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取得实质进展,9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国家级”诊疗服务。努力让养老托育更加普惠,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6.4%、超过规划目标16.4个百分点,每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比“十三五”末提高3.9个,国家儿童友好城市数量达到13个、居全国第一。
着力深耕齐鲁文化沃土。创新推进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同时,深入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我们的河山》《生万物》等一批精品“鲁剧”热播出圈,13部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村村有好戏”“黄河大集”等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来源:大事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