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下半年,中国ESG领域迎来一波重磅政策密集发布。从强制披露到碳市场建设,一系列政策措施正推动中国企业进入全面可持续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对企业的专业人才储备提出了全新挑战。
2025年下半年,中国ESG领域迎来一波重磅政策密集发布。从强制披露到碳市场建设,一系列政策措施正推动中国企业进入全面可持续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对企业的专业人才储备提出了全新挑战。
一、政策框架日趋完善,ESG信披有了“中国标准”
今年9月5日,中国证监会指导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了第二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新增了“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和“水资源利用”三个环境议题披露指南。这是自2025年1月发布首批相关指南后的又一次完善。
与首批指南相比,此次新增内容重点针对相关领域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评估、核算流程与方法等难点问题,提供细化指导。这些规范性文件帮助统一了ESG报告编制的标准,促进企业对ESG报告的认识和理解。
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授权性规定,以《指引》为细化强制性和底线要求、《指南》为参考性规范和实践推荐的可持续发展规则体系。
二、企业面临现实挑战,专业能力亟待提升
然而,政策落地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面对细化的技术要求,许多企业感到压力重重。
数据收集是首要挑战。一家上市公司财务总监表示,虽然公司各个部门都有相关数据,但分散在不同系统中,统计口径不一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以水资源利用为例,生产部门统计的是取水量,环保部门关注的是废水排放量,财务部门则只有水费支出数据。
与此同时,专业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企业ESG工作推进的主要瓶颈。市场对既有行业经验又懂ESG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相关岗位招聘需求在过去半年增长300%以上。
为应对这一挑战,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应运而生,帮助企业系统提升ESG管理能力。这些培养体系通常涵盖ESG理论基础、政策法规、信息披露等核心内容,注重实战应用,通过案例教学帮助从业人员掌握ESG报告编制、碳核算等实用技能。
三、政策效果显现,信披质量显著提升
在政策持续有力引导下,上市公司可持续报告披露质量整体提升。截至2025年6月底,共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可持续报告,整体披露率达34.72%,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同时,上市公司可持续相关治理能力进一步夯实。数据显示,67.27%的公司搭建了治理架构,63.93%的公司披露战略信息,44.01%的公司制定并披露了定量可持续相关目标。
披露内容也更加翔实客观。99.25%的公司在报告中披露了量化指标,其中83.95%的公司披露了25个以上的量化指标。对于国际上重点关注的气候信息,62.07%的公司披露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类型,65.90%的公司披露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往年提升明显。
随着信披质量提升,A股上市公司ESG国际评级明显改善。截至2024年底,沪深两市32%的公司MSCI ESG评级有所提升,其中获得全球领先评级的上市公司家数占比由五年前的0提升至2024年的7.2%。
四、地方实践百花齐放,政企协力推进转型
地方层面,各地也在积极探索ESG体系建设。2025年3月,深圳市印发ESG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7年,市属直管企业和国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披露全覆盖,重点领域深圳A股上市公司披露率力争达60%。
深圳方案还提出制定不少于10项ESG相关标准指南,体现了深圳市在ESG标准方面先进性与兼容性的追求,有利于实现国际接轨与高水平发展。
浙江则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计划到2027年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园区20个以上,新增减污降碳协同项目300个以上。浙江将建立健全“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治理监管模式,通过源头防控,推动建立与减污降碳目标相适应的分区管控体系。
五、能力建设成为转型核心驱动力
随着ESG监管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专业团队建设。在这一背景下,中总协ESG能力水平证书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该证书体系涵盖ESG理论基础、政策法规、信息披露等核心内容,通过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案例,帮助企业从业人员快速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多重关键作用:
1、跨部门协同:ESG工作涉及财务、生产、环保等多个部门,持有专业证书的人员能够凭借系统知识,有效整合资源,解决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等实际问题。
2、风险管理:准确识别和评估ESG风险,帮助企业规避政策合规风险和市场风险。中总协ESG证书的培养体系特别强调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的训练。
3、战略规划:参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将ESG因素融入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系统性的专业学习为从业人员提供了战略视野和实操工具。
随着2026年强制披露时限的临近,中国企业正在将ESG从额外的负担转变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专业人才已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系统化的专业能力建设将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来源:小康科技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