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AI芯片十大方向(附名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4 04:38 2

摘要:“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已明确提出,其中包含“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这一关键内容。当下,AI芯片产业正处于政策红利与国产替代共振的“黄金窗口期”。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已明确提出,其中包含“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这一关键内容。当下,AI芯片产业正处于政策红利与国产替代共振的“黄金窗口期”。

1.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首次把“AI芯片攻坚创新”与“超大规模智算集群”写入国务院级别文件,提出到2027年智能终端/智能体普及率>70%、2030年AI核心产业规模翻番,相当于给国产AI芯片画了“十年订单”。

2. 工信部在2025年半年度会上明确“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增长>40%,GPU核心技术必须突破”,并首次把国产算力生态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

3. 苏州9月发布《加快发展AI芯片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12nm以下流片最高补贴1000万元,并设百亿级人才基金。以及深圳把AI芯片与具身智能机器人“垂直捆绑”,目标三年孵化10家以上估值过百亿的AI芯片/机器人融合企业。

4. 安全+脱钩倒逼:美国2025年4月再次收紧H20、MI308等高端AI卡对华出口,并首次把“模型权重”列入出口管制,形成“国产替代”最强催化剂。

1. 产能线:国内头部Foundry将国产AI芯片(含华为昇腾、寒武纪MLU、壁仞BR系列)2025年总产能计划较2024年翻三倍,首次出现“流片排队

2. 产品线:(1)华为昇腾920(对标H100)5月规模出货,字节、阿里、运营商集采比例已达20%,预计2026年升至30%。(2)寒武纪推7nm推理卡MLU590,单卡INT8算力达1600 TOPS,已在DeepSeek-V3.1完成FP8混合精度适配,实测性价比超H20 15%以上。

3. 市场:2025年1-9月A股AI芯片板块再融资规模超420亿元,同比+180%,其中70%投向“Chiplet+先进封装”环节,快速补齐国产制程短板。

1. 低功耗推理芯片——“边缘AI标配”

2024-2029年中国AI推理芯片市场CAGR 53%,2029年规模有望达1.38万亿元;其中NPU细分赛道CAGR 72%,2029年近4000亿元,主要增量来自智慧城市、车载域控、AI PC/手机。

2. 智算中心集群——“国产GPU的团购市场”

国家算力基础设施规划要求“2027年新建智算中心国产化率≥50%”,对应2026-2028年国产AI加速卡出货量复合增速保持60%以上,单卡价值量8000-12000美元,整体市场空间≈450亿元/年。

3. 具身智能+机器人——“AI芯片新蓝海”

黄仁勋、马斯克先后判断“AI下一波是物理世界机器人”,国内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已把“32TOPS级低功耗SoC”作为标准配置,预计2028年机器人AI芯片规模超300亿元,对应2025-2028年CAGR 80%。

一、ASIC 芯片

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凭借高度定制化的特性,能够精准满足特定场景的性能需求,在 AI 领域尤其是深度学习推理、边缘计算等场景中应用广泛。随着 AI 应用场景的不断细分,对 ASIC 芯片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相关企业也在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芯原股份作为国内领先的 IP 授权与芯片定制服务企业,在 ASIC 芯片设计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能够为客户提供从芯片架构设计到流片的全流程服务,其产品在消费电子、物联网等 AI 相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寒武纪则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与设计,推出了思元系列 ASIC 芯片,在云端训练、边缘推理等场景中表现出色,成为国内 AI 芯片领域的标杆企业之一。国科微在安防监控、智能车载等领域的 ASIC 芯片研发方面独具优势,其产品具备高性价比与高可靠性,深受下游客户青睐。纳芯微、全志科技、瑞斯康达、淳中科技、博通集成、天融信、东软载波等企业也在各自擅长的细分领域不断发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共同推动我国 ASIC 芯片产业的发展。

二、SoC 芯片

SoC(系统级芯片)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单一芯片上,具备高集成度、低功耗、小尺寸等优势,能够有效满足 AI 设备对小型化、便携化的需求,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终端设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 AI 技术在终端设备中的广泛渗透,SoC 芯片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瑞芯微在 AIoT 领域的 SoC 芯片研发方面经验丰富,其推出的芯片产品集成了高性能的 AI 处理单元,能够支持多种 AI 算法,广泛应用于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等设备。恒玄科技专注于智能音频 SoC 芯片的研发,其产品在无线耳机、智能音箱等领域具备领先的技术优势,能够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音频体验与智能交互功能。中科蓝讯在蓝牙音频 SoC 芯片领域表现突出,产品性价比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兆易创新、利扬芯片、同兴达、富瀚微、炬芯科技、星宸科技、盈方微等企业也在 SoC 芯片的不同细分领域积极布局,通过优化芯片架构、提升集成度等方式,不断满足市场对高性能、低功耗 SoC 芯片的需求,推动 AI 终端设备的智能化升级。

三、存储芯片

在 AI 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存储与快速读取是 AI 算法高效运行的关键。存储芯片作为数据存储的核心硬件,其性能与容量直接影响 AI 系统的运行效率。我国存储芯片企业在技术研发与产能建设方面不断突破,逐步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格局。

江波龙是国内领先的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存储芯片产品涵盖嵌入式存储、移动存储等多个领域,能够为 AI 设备提供稳定、高效的存储服务,在人工智能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等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佰维存储在存储芯片的封装测试与解决方案定制方面具备优势,其产品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 AI 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北京君正通过并购等方式不断完善存储芯片产品线,其存储芯片在智能车载、物联网等领域表现出色。上海贝岭、东芯股份、普冉股份、大港股份、同有科技、香农芯创等企业也在存储芯片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扩大市场份额,为我国 AI 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存储保障。

四、GPU 芯片

GPU(图形处理器)凭借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成为 AI 训练与推理过程中的核心算力支撑,在深度学习、科学计算、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 AI 模型的不断复杂化与数据量的持续增长,对高性能 GPU 芯片的需求愈发迫切。

景嘉微是我国自主研发 GPU 芯片的领军企业,其推出的 JM 系列 GPU 芯片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在国防、科研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我国 AI 领域的自主可控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海光信息通过与 AMD 合作,在 x86 架构 GPU 芯片的研发与生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其 GPU 芯片产品在云端 AI 训练、高性能计算等场景中性能优异,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和而泰在智能控制领域的 GPU 芯片应用方面独具特色,其产品能够为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 AI 相关设备提供高效的图形处理与算力支持。中电港作为电子元器件分销与技术服务企业,为 GPU 芯片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渠道支持。芯原股份也凭借其在芯片设计领域的技术优势,参与到 GPU 芯片的研发与设计过程中,为我国 GPU 芯片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CPU 芯片

CPU(中央处理器)作为计算机系统的运算与控制核心,在 AI 系统中负责统筹协调各项任务的执行,其性能直接影响 AI 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在 AI 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高性能、低功耗 CPU 芯片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 CPU 芯片企业也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中国长城在自主可控 CPU 芯片的研发与应用方面具有深厚的积累,其推出的飞腾系列 CPU 芯片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党政军、金融、能源等关键领域,为 AI 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龙芯中科专注于自主知识产权 CPU 芯片的研发,其龙芯系列 CPU 芯片在指令集、架构设计等方面具备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在桌面终端、服务器等 AI 相关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海光信息除了在 GPU 芯片领域有所布局外,在 CPU 芯片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其 x86 架构 CPU 芯片在服务器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能够为 AI 服务器提供强大的运算支持。中科曙光作为国内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商,与国内 CPU 芯片企业密切合作,推出了基于自主 CPU 芯片的 AI 服务器产品,为 AI 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撑。澜起科技在 CPU 缓存一致性协议芯片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其产品能够提升 CPU 芯片的运行效率,为 AI 系统的高性能运算提供保障。

六、DPU 芯片

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与 AI 应用的深入推进,数据中心面临着数据处理量大、网络延迟高、能耗高等挑战。DPU(数据处理单元)芯片专门用于处理数据中心的网络、存储等数据密集型任务,能够有效卸载 CPU 的负担,提升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与智能化水平,成为 AI 数据中心的核心组件之一。

晶晨股份在智能机顶盒、AI 摄像头等终端设备的芯片研发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也在积极布局 DPU 芯片领域,其研发的 DPU 芯片产品在数据处理、网络加速等方面表现出色,为终端设备与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交互提供了高效支持。致尚科技专注于高速信号传输与处理领域,其 DPU 芯片相关技术在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数据存储等场景中得到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数据传输速率与处理效率。

恒为科技在网络可视化、智能计算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为其 DPU 芯片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其 DPU 芯片产品能够为数据中心提供智能化的流量管理与数据处理服务。中化岩土虽然主要业务领域为岩土工程,但也通过投资等方式涉足 DPU 芯片产业,为 DPU 芯片的研发与生产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我国 DPU 芯片产业的发展。

七、MCU 芯片

MCU(微控制单元)芯片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 AI 边缘设备中,负责控制设备的各项功能模块,是 AI 边缘计算的核心控制单元。随着 AI 边缘计算的快速发展,对 MCU 芯片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兆易创新在 MCU 芯片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其推出的 GD32 系列 MCU 芯片性能优异,涵盖了多种型号与规格,能够满足不同 AI 边缘设备的需求,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芯海科技专注于高精度 MCU 芯片的研发,其产品在健康监测、工业传感等 AI 相关领域具备独特优势,能够为设备提供精准的控制与数据采集功能。中颖电子在消费电子、家电等领域的 MCU 芯片研发方面经验丰富,其产品具有高可靠性与低功耗特性,深受下游客户青睐。

乐鑫科技在物联网 Wi-Fi MCU 芯片领域表现突出,其产品集成了 Wi-Fi 通信功能与 MCU 控制功能,为 AI 边缘设备的无线连接与智能控制提供了便利。国芯科技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的 MCU 芯片研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其产品能够满足工业级、车规级的严苛要求,为 AI 技术在工业、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持。

八、IGBT 芯片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作为一种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具有高电压、大电流、低损耗等优点,主要用于电能的转换与控制,在 AI 服务器电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电网等 AI 相关能源控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 AI 设备对能源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IGBT 芯片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士兰微是国内领先的功率半导体企业,在 IGBT 芯片的研发与生产方面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其 IGBT 芯片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能够为 AI 设备的能源控制提供高效支持。斯达半导专注于 IGBT 芯片的设计与销售,其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为 AI 相关能源设备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保障。东微半导在沟槽型 IGBT、超结 IGBT 等先进技术领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其 IGBT 芯片产品在效率、可靠性等方面表现出色,逐步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

新洁能、时代电气、扬杰科技、华润微等企业也在 IGBT 芯片领域积极投入研发,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扩大市场份额,为我国 AI 产业的能源控制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九、EDA 设计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是芯片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具,涵盖了芯片设计、仿真、验证、布局布线等各个环节,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芯片的设计效率与性能。在 AI 芯片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对高性能 EDA 工具的需求愈发迫切,我国 EDA 企业也在不断突破国外技术垄断,逐步实现自主可控。

华大九天是国内 EDA 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等 EDA 工具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其产品能够满足 AI 芯片从前端设计到后端布局布线的全流程需求,为 AI 芯片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支持。广立微专注于芯片良率提升与电性测试领域的 EDA 工具研发,其产品能够帮助芯片设计企业提高芯片的生产良率,降低生产成本,为 AI 芯片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保障。概伦电子在芯片时序分析、功耗分析等 EDA 工具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其产品能够帮助设计人员优化芯片的时序与功耗性能,提升 AI 芯片的整体竞争力。我国 EDA 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逐步打破国外企业在 EDA 领域的垄断地位,为我国 AI 芯片产业的自主研发与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电源管理与信号链

(一)电源管理芯片

电源管理芯片负责为 AI 芯片及其他电子元器件提供稳定、高效的电源供应,其性能直接影响 AI 芯片的工作稳定性、功耗水平与使用寿命。在 AI 芯片性能不断提升、功耗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对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愈发强烈。

圣邦股份是国内领先的电源管理芯片设计企业,其产品涵盖线性稳压器、DC-DC 转换器等多个品类,能够为 AI 芯片提供精准、高效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 AI 相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豪威集团在图像传感器领域具有优势,同时也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有所布局,其研发的电源管理芯片产品能够与图像传感器协同工作,为 AI 摄像头等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支持。力芯微专注于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的研发,其产品在智能穿戴、物联网等领域具备较高的竞争力,能够满足 AI 边缘设备对低功耗、小尺寸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

芯朋微、富满微、晶丰明源、明微电子等企业也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不断发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为 AI 芯片的稳定运行提供 “能量保障”。

(二)信号链芯片

信号链芯片主要用于对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进行转换、放大、滤波等处理,确保 AI 系统中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在传感器信号处理、通信接口等 AI 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 AI 技术对数据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高性能信号链芯片的需求持续增长。

艾为电子在音频功放、电源管理等信号链相关芯片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其产品能够为 AI 设备提供高品质的音频信号处理与电源管理服务,在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思瑞浦专注于模拟信号链芯片的研发,其产品涵盖运算放大器、比较器、ADC/DAC 等多个品类,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 AI 系统对高精度信号处理的需求。纳芯微在隔离放大器、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等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其产品能够有效提升 AI 系统中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希荻微、圣邦股份等企业也在信号链芯片领域积极布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为 AI 数据的高效、准确传输搭建 “桥梁”。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