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大汉 梦启新程 纪念东汉开国两千年暨文旅融合大会在枣阳·中国汉城隆重举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5 01:40 1

摘要:唯天有汉,鉴亦有光;唯地有汉,育我家邦;光武中兴,国祚绵长。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东汉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且极为重要的朝代,他再次巩固了以汉民族为中心的中华各民族的融合。公元22年,刘秀与兄弟们在湖北枣阳舂陵“跨牛举义”,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登基,建立东汉,

——共话东汉文化传承创新,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洪成、罗兴隆、郭杰)唯天有汉,鉴亦有光;唯地有汉,育我家邦;光武中兴,国祚绵长。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东汉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且极为重要的朝代,他再次巩固了以汉民族为中心的中华各民族的融合。公元22年,刘秀与兄弟们在湖北枣阳舂陵“跨牛举义”,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登基,建立东汉,后平陇望蜀,再筑金瓯,距今已有2000年整,以“回望大汉,梦启新程”为主题——枣阳・中国汉城隆重举行。

(纪念东汉开国2000周年暨文旅融合大会主会场)

大会由湖北省东汉文化研究会、枣阳市汉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学术界、文旅界及文化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为传承东汉文化、助力湖北先行区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以史为鉴,赓续千年文脉

枣阳作为东汉文化的发祥地与富集地,此次会议以“回望大汉,梦启新程”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领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的重要指示精神。

湖北省东汉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刘宝林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东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以历史文脉为根基,推动文化传承与当代创新深度融合,才能让千年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九州通医药集团创始人、(湖北省东汉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刘宝林先生致辞)

学术研讨:深耕历史,启迪未来

大会期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赵国华教授以《历史比较视域中的光武》为题,从政治、军事、文化维度解析刘秀治国智慧;湖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主任张昌旭博士发布纪录片《光武之路》前期创作成果,通过影像语言再现东汉开国史诗,引发对历史叙事的深度思考。

(湖北省东汉文化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国华教授致辞)

文化创新:科技赋能,焕发活力

活动现场融入科技与艺术元素,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AI 机器人“光武帝省亲”表演以人工智能还原历史场景;中国汉城推出《开城迎宾》《相和歌》《光武帝刘秀》等文艺节目,融合汉代乐舞展现传统文化现代演绎;《东汉通史》《诗词光武》同步举行首发式,为东汉文化研究增添新成果。

文旅融合:跨界联动,共谋发展

大会同步举办文旅项目推介及招商会,湖北省东汉文化研究会、枣阳市汉文化研究会、沛县刘邦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起“汉文化传承联盟”,推动跨区域文旅资源共享。此外,枣阳首次无人机表演、炎黄(武汉)数字产业有限公司展示的“数字汉服”“虚拟刘秀”等数字文创产品,既丰富游客体验,也让汉文化成为年轻群体追捧的“国潮”符号。

专家建言:守护文脉,赋能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文旅融合需立足文化根脉,以“科技 + 艺术 + 文化”模式实现历史 IP当代转化。张昌旭主任以《光武之路》纪录片为例,提出可通过创新传播方式,为湖北枣阳打造“光武故里”汉文化全域旅游带提供支撑。

中国汉城董事长、枣阳市汉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世国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深化东汉文化研究、创新传播路径、拓展文旅应用场景,为湖北建设先行区注入文化动能,让东汉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据枣阳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翟朝伟介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汉文化的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将其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出打造“全国知名汉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的战略目标,持续开展汉文化研究活动,积极筹备更高规格、更具影响力的系列学术文化活动。着力夯实汉文化传承的实体基础,依托汉城建成了集研讨、研学、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汉文化传承基地。在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将汉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城市肌理,在重要城市节点、市政公共设施、公园景观等规划建设中充分体现汉风汉韵,大力营造“千古帝乡”浓厚的文化氛围。

自2023年首届活动成功举办以来,这些活动成果不仅汇聚了国内秦汉史研究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东汉历史文化资源,而且凝聚了东汉文化研究专家的智慧和思想,开辟了东汉文化研究的新视角,提升了枣阳“千古帝乡”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我市汉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翟朝伟介绍,第三届东汉文化研究成果交流会将围绕学术研究与精品赋能、文旅融合与产业振兴、全民互动与活态传承、媒体传播与品牌推广等四大类主题,开展高规格的学术交流活动。期间,华中师范大学还将在枣阳市设立汉文化研究工作站、专家主题授课、《东汉通史》发布会以及丰富的汉文化体验、广泛的区域联动等内容。(完)

来源:小香香爱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