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疯涨30%!三大硬核逻辑揭秘,这波行情是馅饼还是陷阱?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5 03:50 1

摘要:最近存储芯片圈彻底炸锅了!三星、SK海力士这些巨头直接宣布第四季度存储产品价格上调30%,DRAM现货价半年涨了200%,连小米新手机都因为存储成本上涨不得不调整定价。这波存储芯片的大逆转到底是咋回事?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结合2025年最新数据,深扒背后的三大

最近存储芯片圈彻底炸锅了!三星、SK海力士这些巨头直接宣布第四季度存储产品价格上调30%,DRAM现货价半年涨了200%,连小米新手机都因为存储成本上涨不得不调整定价。这波存储芯片的大逆转到底是咋回事?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结合2025年最新数据,深扒背后的三大逻辑,看看这行情能走多远。

首先得说,这波涨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供需严重失衡。你敢信吗?现在全球DRAM的库存周期已经降到8周以下,NAND闪存库存也低于长期平均水平。摩根士丹利的报告直接指出,当前传统内存的供需失衡比预期还严峻。

为啥会缺货?核心原因有两个。一是AI需求暴增,单台AI服务器的存储需求是传统服务器的8-10倍。就拿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来说,每月要采购90万片DRAM晶圆,占全球DRAM总产能的近40%。二是产能向高端转移,三星、美光关停了40%的DDR4产线,转产HBM3e和DDR5,导致成熟制程缺口达20%。HBM虽然利润高,但消耗的晶圆产能是标准DRAM的三倍以上,进一步挤压了普通存储芯片的供应。

现在的采购模式也变了,以前是按季度签合同,现在美国的电子公司和数据中心运营商直接跟三星、SK海力士谈2-3年的长期供货合同,就怕后面没货。这种“囤货”行为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缺货情绪。

存储芯片不是普通的大宗商品,技术迭代是支撑长期行情的关键。这里面有两个技术方向值得关注:HBM(高带宽内存)和3D NAND。

先说HBM,这玩意儿是AI算力的“血液”。2025年HBM的平均销售单价同比上涨20.8%,达到1.80美元/Gb,HBM4的单价更是预计达到500美元,比HBM3e高60%以上。为啥这么贵?因为它的带宽太牛了,HBM3e能达到4.9TB/s,是传统GDDR6的5倍以上。而且AI大模型对带宽的需求是指数级增长的,单颗英伟达H200芯片就需要64GB HBM3e来支撑4000亿参数运算。

现在HBM的产能严重不足,2025年全球产能仅50万片/月,不及需求的1/3。美光CEO都直言,HBM产能已经被锁定,2026年供不应求将加剧。这种“缺货+高毛利”的组合,让HBM成为存储芯片里的“印钞机”。

再看3D NAND,三星刚宣布把3D FinFET工艺技术应用于NAND闪存,这意味着更高的集成密度和更大的容量。长江存储也在发力232层3D NAND,国产替代的脚步在加快。技术的进步不仅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还能通过成本下降和性能提升打开新的应用场景,比如AI数据中心、自动驾驶等。

对于咱们国内市场来说,政策支持和国产替代是另外一个重要逻辑。国家大基金三期直接往存储芯片领域投了上千亿,重点支持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长江存储用这笔钱扩产232层3D NAND产线,长鑫存储则搞HBM技术研发。

政策方面,商务部10月9日发布的公告明确对256层及以上的高端存储芯片实施出口管制。这招看似是限制,实则是保护——既防止咱们的核心技术外流,又给国内企业争取了市场空间。效果立竿见影,10月中旬国内工业级存储解决方案的渗透率一下就涨了3个百分点,到了45%。

国内企业也在快速崛起。大为股份的存储业务前三季度营收增长28.68%,部分产品已经采用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的方案,在利基市场加速替代国际品牌。佰维存储、江波龙等模组厂商也在高端领域不断突破,全球市占率稳步提升。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这波行情能走多远。摩根士丹利预测,存储芯片行业正处于“超级周期”的早期至中期阶段,NAND闪存价格有望从当前水平翻倍,DRAM价格还有80%的上涨空间。从时间上看,AI服务器存储产品的涨价潮可能延续至2026年。

但咱们也得清醒地认识到风险。首先,存储芯片行业的周期性依然存在,虽然AI让需求更具韧性,但如果宏观经济出现波动,企业级采购可能会不及预期。其次,技术迭代的风险,比如HBM4如果提前量产,可能会对现有产品造成冲击。最后,国际竞争依然激烈,三星、SK海力士在高端领域的优势短期内难以撼动。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不要盲目追高存储芯片概念股。虽然像开普云、东芯股份年内涨幅都翻倍了,但股价已经反映了不少乐观预期。如果要参与,建议关注那些有技术壁垒、国产替代逻辑清晰的企业,比如在HBM材料、3D NAND设备领域有布局的公司。

对于消费者来说,存储芯片涨价已经开始影响电子产品的价格了,像手机、电脑的存储配置可能会面临“减配”或者涨价。如果近期有采购计划,可以适当提前,或者关注那些采用国产存储方案的产品,可能会更具性价比。

总的来说,存储芯片的这波大逆转不是偶然,是AI需求爆发、技术迭代加速和国产替代共振的结果。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周期上行,更是行业从传统强周期向成长型行业转变的开始。

国存储芯片企业在这轮浪潮中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但也面临着技术、产能和市场的多重挑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见证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好机会,不管是投资还是消费,都需要保持理性和清醒,看清趋势背后的本质。

来源:是布丁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