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基辅接受记者采访时,突然透露愿意亲身赶赴布达佩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面对面交流。要知道,才刚过去三天,他还在公开场合坚决表态:“乌克兰一寸土地都不会让给俄罗斯。”
编辑:香瓜
10月1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基辅接受记者采访时,突然透露愿意亲身赶赴布达佩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面对面交流。要知道,才刚过去三天,他还在公开场合坚决表态:“乌克兰一寸土地都不会让给俄罗斯。”
曾誓言“收复全部领土”的领导人,如今亲口承认可能接受现实,这不仅是立场重大转变,更可能成为俄乌冲突的转折点。
“我们需要从军人所在的位置开始结束战争”,泽连斯基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这番话,与他过去两年多的强硬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回想冲突初期,他站在基辅的街头誓言保卫每一寸国土;而如今,他坦言“已准备好以任何形式谈判”,这种转变背后的信号再明确不过,乌克兰已精疲力尽。
当前俄乌战场的胶着态势,为泽连斯基的表态提供了重要背景支撑。
顿涅茨克与扎波罗热地区的攻防战仍在持续,俄军东部集团军在顿涅茨克成功控制斯雷德内耶和克莱班 - 比克两个村庄,后者的失守使乌军失去通往康斯坦丁诺夫卡的重要防御支点,而该城市作为克拉马托尔斯克后勤补给线的核心枢纽,其战略地位直接影响乌军的防御纵深。
与此同时,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通过 40 次攻防转换守住关键高地,单日摧毁 3 辆 T-90M 主战坦克。空降突击部队在库切里夫亚尔定居点取得进展并俘虏数十名俄军士兵,双方在前线的反复拉锯使得交战接触线成为当前最现实的战场分界线。
扎波罗热方向,俄军 “东方” 集团军群向奥列霍夫推进并扩大控制区 3 公里,解放帕夫洛夫卡居民点,乌军则在诺沃波克罗夫卡一带组织反击,小托克马奇卡的装甲对抗中,俄军在无人机支援下一度突入村中心,最终被乌军反坦克火力击退。这种多维度的僵持状态,使得以现有接触线为基础展开谈判成为具备现实可行性的选项。
此前 10 月 16 日,俄美两国总统进行电话交谈,重点讨论乌克兰局势,随后特朗普宣布计划在布达佩斯与普京举行会晤。
10 月 17 日,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在华盛顿举行会晤,双方围绕领土问题的讨论气氛紧张,特朗普被外界解读为敦促乌克兰割让部分领土,这一要求让乌克兰代表团感到失望,泽连斯基当时便表示领土让步是 “敏感且困难” 的议题。此次 19 日的表态,既是对美俄外交动向的回应,也是乌克兰在战场压力与外部诉求之间寻求平衡的体现。
泽连斯基在采访中强调,“我们需要结束这场战争,且要从军人所在的位置开始结束,也就是说从接触线开始”,同时明确乌方关于停战条件的立场并未改变,拒绝接受俄军要求乌军全面撤出顿巴斯地区的诉求。
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背后,是乌克兰试图在维护主权原则与寻求停火空间之间搭建桥梁的努力。他同时透露已向特朗普提出参与俄美领导人布达佩斯会晤的意愿,认为 “如果我们真想要实现持久和平,就需要双方的参与”。
美日韩此前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将 “维持现状” 作为处理乌克兰问题的重要主张,这一表述在国际外交语境中通常被解读为保持当前领土控制格局与战场态势的稳定,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
当前俄乌冲突的 “现状” 本身就是动态变化的战场态势,顿涅茨克西部的红军城作为乌军后勤枢纽,仍处于俄军半包围的攻防转换中。哈尔科夫州库皮扬斯克附近的交战烈度近期持续加大,俄军已占据该城以北部分定居点,苏梅州境内的攻防战也未停歇。
这些持续变化的战场现实,使得 “维持现状” 缺乏明确的界定标准,而泽连斯基将接触线作为谈判基础的提议,实质是将动态的战场态势转化为静态的谈判起点,这与美日韩声明中笼统的 “维持现状” 形成鲜明对比。
国际社会的反应进一步凸显了这种立场分歧。欧盟 12 国领导人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 10 月 21 日发表联合声明,支持特朗普提出的 “以当前接触线为起点停火” 倡议,并计划研究动用冻结的俄主权资产援助乌克兰,这一立场与泽连斯基的表态形成呼应。
瑞典与乌克兰签署协议,计划出售 100-150 架 JAS 39E “鹰狮” 战斗机,首批交付预计 2026 年开始,北约在 10 月 16 日的防务联络小组会议上承诺追加 4.22 亿美元资金,并为乌军生产无人机
和电子战系统提供 7.15 亿美元支持,这些军援承诺成为泽连斯基敢于提出谈判倡议的重要底气。而俄罗斯方面则回应称,俄乌领导人会晤时机 “不成熟”,需先通过工作组讨论具体议题,同时坚持乌克兰需撤出顿巴斯剩余地区,并解决北约东扩等 “冲突根源问题” 才可能停火。
泽连斯基的表态同时澄清了外界的部分误解,乌克兰 “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领土交换”,和平计划应以停火为起点,后续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强调乌克兰宪法明确规定的领土完整原则不可动摇。
这一立场表明,以接触线为基础的谈判并非放弃领土主张,而是在当前战场态势下寻求和平解决的务实路径,与美日韩联合声明中 “维持现状” 所隐含的固化领土控制格局的潜在意味形成本质区别。
西方对乌援助较去年下降 57%,目前仅 8 个国家持续提供实质性支持,乌军虽在局部反击中取得进展,但整体仍面临弹药短缺和兵力不足的压力,这种援助困境也促使乌克兰更倾向于通过外交途径打破僵局。
美俄在对乌政策上的博弈,进一步凸显了 “维持现状” 话术的脆弱性。美国欧洲司令部批准乌军使用 “风暴阴影” 导弹打击俄本土纵深目标,但特朗普政府拒绝提供 “战斧” 巡航导弹,理由是训练周期过长,美俄原计划的布达佩斯峰会因双方在和谈条件上的 “根本性分歧” 被搁置。
俄方坚持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等地区已 “公投入俄” 并写进俄罗斯宪法,泽连斯基则拒绝接受这一说法,强调乌方也可将俄方 “两个州” 写入宪法,但俄方不会因此撤军。这些深层次的立场分歧,使得美日韩联合声明中 “维持现状” 的主张缺乏实际约束力,而泽连斯基的谈判提议则试图在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寻找突破口。
泽连斯基以接触线为基础展开任何形式对话的表态,既反映了乌克兰对和平的诉求,也揭示了 “维持现状” 这类笼统外交表述在复杂冲突面前的局限性,国际社会对乌克兰问题的立场分歧,在这一表态与美日韩声明的对比中得到了清晰呈现。
来源:怎么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