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网10月24日讯深秋时节,泰安市宁阳县华丰镇乔家庄村的田野里,翻整后的土地透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村民张老汉蹲在田边,看着即将破土的麦苗,脸上露出了笑容。身旁的老乔拍了拍他的肩膀:“来年麦子肯定好收成!”两人的轻松对话,化解了三个月前因一群鹅引发的邻里心结,这场
鲁网10月24日讯深秋时节,泰安市宁阳县华丰镇乔家庄村的田野里,翻整后的土地透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村民张老汉蹲在田边,看着即将破土的麦苗,脸上露出了笑容。身旁的老乔拍了拍他的肩膀:“来年麦子肯定好收成!”两人的轻松对话,化解了三个月前因一群鹅引发的邻里心结,这场曾闹到法院的农地纠纷,最终在“府院联动、多元调解”的合力下,既算清了“法律账”,又顾全了“人情账”。
事情要从今年盛夏说起。彼时,张老汉的几亩玉米正处拔节孕穗期,绿油油的秧苗透着丰收的希望。可一天清晨,他到地头巡查时,却发现几十只大白鹅正在自家田里肆意啃食:鹅嘴啄断苗秆,鹅掌踩踏土壤,原本整齐的玉米苗东倒西歪,断秆散落田间。顺着鹅群离去的方向,张老汉找到了同村养鹅户老乔家。
“你家鹅把我玉米苗全毁了,必须赔!”拎着一把断苗,张老汉推开了老乔家的院门。老乔正喂鹅,见此情景,虽心知理亏,嘴上却不愿服软:“不就是几只鹅吃了点苗?过几天还能长。”“这是玉米拔节期,啃了顶芽,根就废了!”两人争执不下,声音引来了乡邻,也惊动了村调委会。
经村调解员劝说,双方当场达成协议:由老乔负责张老汉玉米地的后续管理与收割,收获后按亩产1200斤、当季收购价折算赔偿。本以为事情就此了结,没想到秋收时新的矛盾又生,老乔因家事耽搁,超期多日才完成玉米收割,直接导致张老汉错过了小麦适播期。“旧损未补,又添新失!”张老汉一气之下,将老乔告到宁阳县人民法院,要求赔偿玉米损失5000余元及3800斤小麦。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走访了解情况。“这不是简单的财产赔偿案,涉及农时、邻里情,若处理不好,不仅伤了和气,还可能影响后续生产。”法官意识到,化解纠纷既要依法依规,更要贴合农村实际、顾及邻里关系。考虑到“农时不等人”,法院当即启动府院联动机制,联合乡镇农业办、村委、村调解员组成专班,共同推进矛盾化解。
调解专班的第一步,是摸清“实情账”。法官和乡镇农业办的技术人员一起,卷起裤腿走进田间。他们手持卷尺,沿着田垄逐段丈量受损面积,蹲在地里查看玉米残株、确认地界,又向村支书详细询问当地玉米平均亩产、近年收购价及小麦适播期延误的影响。“根据测算,玉米实际损失约4000元;小麦晚播虽有影响,但诉求需结合实际评估。”技术人员的专业结论,为后续调解打下了基础。
随后,专班成员分头沟通,既讲法律,也谈情理。法官对老乔明确:“鹅群损害玉米苗,你作为饲养人需承担赔偿责任;超期收割导致小麦误播,属于扩大损失。”对张老汉则耐心引导:“诉求要合理有据,咱们既维护权益,也别伤了邻里情分。”
村调解员用乡俗老话帮两人“拉近距离”:“老乔,咱农村讲究‘牲口祸庄稼,主家要担责’,该赔的咱痛快赔,往后在村里腰杆也直;老张,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他也不是故意的,退一步也能少些烦心事。”
更让张老汉安心的是,乡镇农业办技术人员承诺:“小麦晚播了没关系,我们会全程跟进,指导你选种、施肥,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这话像颗“定心丸”,让他紧绷的情绪渐渐缓和。
最终,双方达成新调解协议:老乔一次性赔偿张老汉4800元。协议签订当天下午,老乔就带着现金主动上门,将赔偿款交到张老汉手中。两人伸出布满老茧的手,在调解员见证下紧紧相握——这一握,不仅了却了纠纷,更续上了邻里情。
“没想到法院不光判案,还能拉着镇上、村里一起帮我们解决问题,又快又贴心,我心服口服。”张老汉的感慨,道出了这起纠纷化解的价值。在宁阳县,这样的“府院联动、多元解纷”并非个例。法院主动联合政府部门、基层组织,把专业测算、技术指导等工作交由职能部门,用法律定责、用情理暖心,既破解了基层解纷的“技术壁垒”,又推动纠纷从“案结事了”走向“人和心和”。
如今,乔家庄村的田野重归宁静。在宁阳县人民法院的调解室里,法官又开始梳理新的纠纷,基层治理的温暖故事,仍在继续书写。(通讯员 马玲 王兴月)
来源:今日泰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