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美博弈中,中国已打出稀土出口管制这张牌,而美国此前常以半导体芯片管制作为手段。2025年10月后,中国实施新一轮更严格的稀土管制,中美博弈的主动权开始向中国转移。
在中美博弈中,中国已打出稀土出口管制这张牌,而美国此前常以半导体芯片管制作为手段。2025年10月后,中国实施新一轮更严格的稀土管制,中美博弈的主动权开始向中国转移。
为何稀土管制的杀伤力远大于半导体芯片管制?本节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制裁与出口管制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9月,美国通过《半导体与科学法案》,不仅限制美国资本、个人向中国半导体领域投资及先进芯片对华出口,还联合西方盟友,对中国半导体相关的高科技装备、软件、设备及芯片出口实施限制。
此处提及的盟友包括荷兰、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台积电等。受此影响,中国目前仍无法独立生产制造5纳米以下先进制程的半导体芯片。
无论是当前的数字经济时代、AI人工智能时代,还是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空中飞行的设备,亦或是工厂中的先进科技产品与消费电子产品,均离不开芯片。由此可见,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确实对中国产生了影响。
但到2025年10月,中国实施进一步严厉的稀土出口管制后,中美大国博弈的主导权开始转向中国,且稀土管制的杀伤力明显超过美国的半导体芯片管制。
提到稀土,许多人可能觉得其在生活中不常见,不像半导体芯片那样广泛存在于电视、汽车、手机、PAD、电脑、家电等日常用品中。但实际上,稀土在电气时代与高科技时代的应用极为广泛。
具体来看,在电力领域,所有使用电机的场景都需要永磁电机,而永磁电机的生产制造离不开稀土。例如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的火车机车、飞机等,只要涉及电机转动的领域,均需使用稀土元素。
此外,新能源领域的风力发电,其风机也需用到稀土,主要用于制造稀土永磁材料。但稀土的用途远不止于此。
在军工领域,美国F35隐形飞机每架约需400多公斤稀土材料;美国激光炸弹的制造同样离不开稀土。
核工业领域的核反应堆、医疗领域的核放射相关环境,也需使用稀土材料。更令美国难以接受的是,半导体芯片的生产制造同样离不开稀土。
过去,美国凭借半导体芯片出口管制,在技术上拥有不对称优势,似乎掌握了博弈主动权。但如今,无论是台积电5纳米以上先进制程半导体芯片的生产制造、荷兰阿斯麦尔(ASML)EUV极紫外光刻机的生产过程,还是美国英伟达先进芯片的制造,均离不开稀土元素。
另外,当前AI人工智能涉及大量光传输,而光传输的核心元器件通常也需要稀土;2015年93阅兵中出现的激光武器,同样依赖稀土。
由此可见,稀土在先进制造业、电子工业、传统电力行业、半导体芯片行业、军工行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相较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具有碾压式优势,除上述应用场景外,更关键的原因在于:美国管制的半导体芯片,中国目前通过7纳米、14纳米等制程的芯片,已能满足97%~98%的需求。
剩余极少部分应用可能受影响,但并非7纳米芯片完全无法使用,只是性能稍差。在车规级驾驶芯片、大量消费电子芯片,甚至家电领域所用芯片中,对技术的要求更低。
即便在军工领域,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也并非如大众想象中那么高。也就是说,尽管美国对中国实施严厉的半导体芯片出口管制,但中国通过自主设备与生产工艺,国内企业已能满足97%~98%甚至更高比例的半导体芯片需求;对于极少数特殊需求,可通过降低技术标准解决,虽性能稍差,但仍可正常使用。
需重点关注的是,中国掌握全球99%的中重稀土分离加工产品最终供给。这意味着,若中国对美国实施严厉的稀土出口管制,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除中国外,无法找到其他替代来源。一旦失去稀土供应,前文提及的先进制造、半导体芯片、光通信、激光、隐形飞机等领域的生产制造,都可能被迫中断。
正是由于稀土具有不可替代性,且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绝对垄断地位,使得稀土出口管制的杀伤力,远大于美国半导体芯片管制的杀伤力。
来源:翼峰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