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北京市密云区高岭镇派出所的调解室内,一场因农村下水管道施工引发的侵权纠纷,在法官、民警的联合调解下,从对立争执到冰释前嫌,仅用三小时便得以圆满化解。
“辛苦法院还有派出所的同志们,为了我这点小事,大老远跑五十多公里过来……”
群众利益无小事,纠纷解决了,就是最大的好事。
近日,在北京市密云区高岭镇派出所的调解室内,一场因农村下水管道施工引发的侵权纠纷,在法官、民警的联合调解下,从对立争执到冰释前嫌,仅用三小时便得以圆满化解。
01
烈日下的冲突
民生工程遭遇“看家护院”的坚守
案件起因于今夏一场酷暑中的农村下水管道施工。李大妈受兄长所托,帮忙照看其位于村里的房屋。一日,伴随着阵阵轰鸣,挖掘机开到了她家门前。施工负责人老王汗流浃背地解释,村里正在进行统一的用水管道维修,工期紧、任务重,事关全村居民的用水保障。
然而,李大妈一听便急了:“在家门口破土动工,万一挖坏了地基,影响了房屋安全,那可是天大的事!我帮大哥看房子,就得负起这个责任,这地可不能随便动!”彼时,户外气温高达39摄氏度,老王的焦急与李大妈的担忧在灼热的阳光下激烈碰撞。一方肩负着保障全村用水的集体责任,工期延误意味着更多村民要忍受断水之苦;另一方则坚守着对亲人所托的个体承诺,唯恐房屋受损无法交代。争执之中,两人拉扯了起来,李大妈意外倒地受伤。
02
敏锐的洞察
“小案”不小,启动联动解纷机制
冲突发生后,镇政府与派出所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工作人员多次尝试沟通,一方面向李大妈耐心解释下水管道施工的民生属性与安全保障措施,缓解其对房屋受损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劝导老王换位思考,理解群众对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视,建议优化施工沟通方式。然而,双方立场分歧较大——李大妈坚持要施工方绕道而行,不在自家门前动土;老王则因工期紧迫、担心全村用水受影响,难以接受李大妈的条件,调解陷入僵局,未能达成一致。
随后,李大妈将老王起诉至密云法院。
“侵权事实清晰,依法判决并非难事。”主审法官、立案庭庭长李娜在审阅材料时分析道,“但此案的特殊性在于,它植根于正在推进的农村民生工程这一大背景之下。如果简单地一判了之,不仅可能激化个体矛盾,让邻里亲戚结下‘子孙仇’,更可能为后续同类工程的推进埋下隐患,形成‘一案结而百案生’的负面效应。司法裁判不能止于案结,更要致力于事了、人和。”
基于这一判断,为从根本上定分止争,她当即向分管副院长姚凤丹汇报情况,并组织精干力量,与该镇政法委员、派出所所长等取得联系,组成了一支临时调解专班,决定奔赴案发地,开展现场联合调解。
03
僵持的现场
破碎的发夹与满腹的委屈
调解专班一行驱车五十多公里,抵达镇派出所。调解伊始,气氛并不轻松。
李大妈直接从包里掏出一个碎成两半的发夹,情绪激动地展示给法官:“姚法官、李法官,您二位看看,这发夹当时都摔断了!我现在这脑袋后边还经常一阵一阵地疼,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
另一旁,施工负责人老王也是一肚子苦水,向村主任倾诉:“主任,您给评评理。咱们村里修管道,是实打实的惠民工程,一人拦路、全村停水,这责任谁担得起?我为集体办事,出工出力,现在反倒成了被告,心里真是憋屈!”现场气氛一度陷入僵局,双方互不相让。
面对此情此景,法官与派出所的同志迅速进行了一场简短的现场研判。“这个案子事实清楚,判决容易,但‘心结’难解。一纸判决或许能划分责任,但无法修复关系,我们必须下足功夫,做好调解。”
04
联动的艺术
法理情交融,“背靠背”攻坚
调解专班随即调整策略,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打出了一套精准的“组合拳”。
两位法官主打“法理牌”,精准析案,厘清责任边界。李娜向双方当事人清晰阐释了《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过错认定以及赔偿标准的相关规定。姚凤丹一边清晰指出李大妈反抗行为合情但方式方法欠妥之处,另一边也对施工方老王在面对群众疑虑时未能有效沟通、理性处置,采取过激行为导致他人受伤的过错行为进行充分警示。一番深入浅出的法理分析,为调解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政法委员与派出所民警主打“情理牌”,温润人心。他们充分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基层工作优势,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分头与当事人促膝长谈。“管道修好,您大哥家也是受益者,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妈情绪不再激动。“基层工作难处大家都理解,但越是急难险重,越要讲究方式方法,依法依规推进。”老王也频频点头。这种充满“烟火气”的沟通,如春风化雨,逐步纾解着当事人心中的郁结。
在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法、理、情相互交融,共同作用于当事人的内心。双方的对抗情绪逐渐缓和,从最初的固执己见,到开始反思自身行为,立场悄然松动。
05
圆满的句点
案结事了人和,彰显治理效能
最终,在调解专班的见证下,李大妈与老王自愿达成和解协议。老王当场通过微信转账,一次性赔偿李大妈医疗费、误工费等各项损失。这清脆的到账提示音,为这场纠纷画上了彻底的句号。
“发生冲突确实是我不对,那天高温作业,情绪上头了。经过法官和派出所民警这么耐心地讲解和劝导,我是真明白了!做事光有热情不够,还得讲方法。更感谢您们为了我这点小事,专门跑这么远的路……”,老王感慨道。
李大妈也表示:“你们说得在理,村里修管道是好事,我当时也是太着急了。现在事情说开了,我心里这口气顺了。”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程中,基层治理如何更好地服务民生、护航发展,始终是关键问题。姚凤丹院长表示:“从我们的实践来看,每一起个案的妥善化解,都是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行动。我们通过简化流程、高效处置,不仅切实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更注重将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这不仅能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隐患,更能为乡村发展、乡风文明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让基层治理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
北京密云法院
编辑:孙浩淼 肖飞
审核:张磊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