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应急管理局率先打造城市安全生产综合监测一体化平台,通过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调度、预警响应、信息流转与隐患排查整改等机制,构建集全域覆盖、全时感知、全程闭环于一体的智慧安全防控体系,有效提升城市风险预警、精准防控与协同处置能力,夯实城市安全运行支撑。
+
近期,市委改革办对市应急管理局率先打造城市安全生产综合监测一体化平台进行观察。
市应急管理局率先打造城市安全生产综合监测一体化平台,通过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调度、预警响应、信息流转与隐患排查整改等机制,构建集全域覆盖、全时感知、全程闭环于一体的智慧安全防控体系,有效提升城市风险预警、精准防控与协同处置能力,夯实城市安全运行支撑。
打造全域风险感知中心。构建“1+5+N”平台框架,整合市级中枢与县区、子系统数据,全面接入小场所、冷库、电动车进电梯阻止系统、危化管控平台等12类场所及系统,通过平台即可指挥全市城市安全各项工作。依托《新余市“9+N”小场所提升高水平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对场所进行ABCD四级精准分级管理,为差异化管控提供依据。目前,已实现对全市3.5万余处场所的动态监管,其中“9+N”小场所数据达3.2万个,全市3.1万余家小场所已完成ABCD四级定级。
建立智慧分析评估模型。创新构建融合“管理责任落实度、设备设施完好率、隐患整改进展率、场所固有风险属性、消防安全等级”等五大维度的科学评估模型,辅以数十项细化指标,实现风险量化评估。基于GIS+CIM地图,按四色码直观展示全市所有接入场所的风险分布,实现风险态势“一图总览”。出台《新余市城市安全生产综合监测一体化平台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专人负责平台调度,结合分析结果对高发风险区域进行定向提示与督导,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构建预警处置联动机制。广泛部署烟感、视频监控、电焊机监测等物联感知设备,捕捉风险信号,实现物联实时监测。建立“发现—整改—督办”全流程闭环机制,对未及时整改的隐患进行跟踪督办,进一步提升处置效率。同步推出市民“随手拍”功能,结合文明积分与奖励机制,激发群众参与风险监督,拓宽风险发现渠道。目前,已部署物联感知设备6万余台,累计触发预警7.5万余次,受理群众事件1132件。
观察感悟:城市安全综合监测平台的构建,是一场深刻的城市安全治理模式变革。其关键在于打破部门壁垒与数据孤岛,将分散的、被动的、响应式的传统管理,转向全域覆盖、全时感知、全程闭环的智慧化主动防控。这是监测手段的升级,更是治理理念的重塑——让城市安全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警”,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共治”,真正筑牢城市安全运行的根基,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宁。(徐浩诚)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