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列宾认为艺术家的理想可以在生活创作的共同体中得以实现。而在他70—80年代的创作中,存在一个“共同体主题系列”,这个系列包括《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表现俄罗斯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民共同体形象的作品。列宾通过这个系列,创造了民族主题绘画的艺术范式,成功解决了在特殊性
讲座时间:2025年10月29日(周三)14:00
讲座地点:研究生院博雅报告厅309(北区14号楼3层出电梯左拐)
讲座题目:《“ 列宾同志”——俄罗斯艺术史研究一例》
顾问:徐扬 林茂
总策划:苏新平
策划:葛玉君
主讲人:于润生
主持人:葛玉君
执行:周家丽
助教:张仕骏 郑淏文 王华石 孙萍
列宾认为艺术家的理想可以在生活创作的共同体中得以实现。而在他70—80年代的创作中,存在一个“共同体主题系列”,这个系列包括《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表现俄罗斯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民共同体形象的作品。列宾通过这个系列,创造了民族主题绘画的艺术范式,成功解决了在特殊性中表达艺术普遍性的难题,并且在实践中验证了创造力源于艺术共同体的观念。讲座将尝试对列宾的艺术观念和实践进行新的阐释,探究俄罗斯艺术与社会思想史中“村社”和“聚合性”观念的关系。
主讲人:
于润生,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艺术学骨干教师。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在莫斯科大学历史系获得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负责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美术卷欧美美术分支副主编。参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的展览策划与学术公教活动,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
代表著作和论文有:
《俄罗斯的形象: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
Image acts of the Virgin of Vladimir
《文艺复兴“三杰”的话语建构》
《“拉斐尔”与“三杰”——20世纪上半叶西方艺术史概念在中国的建立和传播》
《弗罗连斯基“反透视”及其新解》
《从布留洛夫到伊万诺夫:历史画的终结与一种新的艺术史》
《谁是救世主——十九世纪俄国艺术宗教思想侧写》
《海水与火焰:彼得一世的园林修造及其象征》
《北方罗马的图画隐喻——解读西·谢德林》
《中普桑的激情表现与寓意》
《论彼特拉克登旺图山》
主持人:
葛玉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书记。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