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央企锚定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培育壮大新兴与未来产业|四中全会时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4 11:45 1

摘要: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公报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公报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日前,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十五五”规划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要突出规划产业导向,着眼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央企所能,深入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是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因素。产业竞争力关乎国家竞争力,只有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才能不断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国企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需要更好发挥央国企产业支撑引领作用,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央国企要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

“从体量上看,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依然是我国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布局的主要领域。”李锦对本报记者表示,央企超过70%的资产集中在石油化工、冶金矿业等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今年以来,国资委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专项行动部署,推动中央企业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紧跟技术前沿趋势,充分发挥自身需求规模庞大、产业配套完备、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加快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相关应用已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落地,覆盖超800个具体场景,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中核集团联合华为开发ERP核智枢系统,国家能源集团自主研发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中国宝武AI“炼钢”、冶金地质总局AI“找矿”、中国石化AI“探油”,传统产业正运用AI技术让生产更高效、管理更安全。“一企一策”制定完善碳达峰行动方案,广泛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示范应用,央企两批共计56个项目入选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涵盖先进电网和储能、绿氢减碳、交通建筑等重点产业领域,低碳转型取得新进展。

“央国企具有雄厚技术实力和市场牵引能力,同时又具有极高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国产业组织结构的独特构成要素。”在李锦看来,发挥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以央国企为中心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保障产业链安全,是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必然要求。央国企要主动担当产业链“链长”,推动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发挥央国企牵引带动作用,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政策层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部署“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4月,在中央组织部、中央金融工委和国资委联合举办的“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专题研讨班上,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提到,当前中央企业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央企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6.5%,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累计建设了国家级研发平台474个。

李锦认为,“十五五”时期,央国企要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加快构建集群化发展优势,努力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值得一提的是,央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实施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力度。“十四五”期间,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2024年,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营业收入占比接近30%。

国资委副主任袁野表示,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的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记者从国资委了解到,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646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513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不仅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需要,也是构建和强化中国企业全球竞争优势、打造中国企业新的增长点的需要。目前我们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与市场培育力度,更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

“正因如此,近年来国家既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来引导科技与产业部门自主加大研发和生产布局力度,又注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技术突破提供资金支持,加强研发力量和研发平台建设。”刘兴国对记者补充道。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