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卡戴珊12岁女儿刺青照曝光!网友热议,妈妈称是个人风格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4 06:50 1

摘要:出席完自己新剧《很公平》的首映后,卡戴珊穿着那件1999年约翰·加利亚诺为迪奥做的老礼服,跟朋友跑去疯马秀边喝边玩。几乎就在她热闹公关行程展开的时候,她12岁的女儿在社交平台上放了一段短视频,把现场气氛一把拽到了别处——这段视频传播得快,讨论声比妈妈的庆生还大

10月21日,金·卡戴珊在巴黎办了45岁生日派对,但那晚真正抢占热搜的,不是她身上的迪奥

出席完自己新剧《很公平》的首映后,卡戴珊穿着那件1999年约翰·加利亚诺为迪奥做的老礼服,跟朋友跑去疯马秀边喝边玩。几乎就在她热闹公关行程展开的时候,她12岁的女儿在社交平台上放了一段短视频,把现场气氛一把拽到了别处——这段视频传播得快,讨论声比妈妈的庆生还大。

视频里,小西北(North West)扎着蓝色辫子,脸上贴着看起来像纹样的贴纸,鼻子和脸颊上挂着金属环。她配了句“都是假的,一辈子都用假的”。发出后没多久,评论功能就被关了,但转发没停。网友们给她的昵称“小西北”刷得更热,讨论里有惊讶、有批评,也有替她说话的。

这条短片看起来不是随手拍的那种家庭录像。剪辑短促、镜头有构图感,三个孩子的站位和表情像是有设计过——旁边还有两个女孩,妆容协调,动线一致,不像儿戏。有人扒出那两位女孩的妈妈也是卡戴珊社交圈的人,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这一点一被说出来,很多家长就开始紧张:一个才十二岁的孩子,搞出这种带有成人审美的造型,到底合不合适?

这不是小西北第一次因为穿孔或另类装扮被盯上。去年路人就拍到她手指关节上戴了小环,随后有皮肤科医生出来提醒:手指穿孔愈合慢、感染风险高,未成年人最好别碰。她耳朵上早就打了好几个洞,这回又是鼻环又是脸饰,给人的感觉节奏是越来越大胆了。

父母在这事上的角色自然被放大检视。坎耶·韦斯特这几个月几乎没有公开露面,卡戴珊也承认孩子们有段时间见不到爸爸。她在访谈里说,和女儿沟通还算顺畅,孩子想染蓝头发她就同意,不想过度打压孩子的创造力,她把“给孩子自由”当成教育的一部分。这话一出,网上分成两拨人吵起来。

反对的一边直言:你工作跑前跑后、请保姆、外包育儿,那就是有钱交给别人带孩子然后再来讲“自由”,这种方式听起来像是放手不管。再说,小西北从小就在镜头下长大,八岁就频繁出现在家族真人秀里,十岁就开了自己的账号,现在十二岁已经是个小网红。早熟接触成人化审美和娱乐圈玩法,会不会把孩子的成长节拍往前推?这点让很多父母感到不安。

支持的一边则说,教育方式不同,外人别轻易下结论。小西北在视频里说“都是假的”,说明她分得清真伪;把这种尝试看成是造型游戏、亚文化表达,也比一些更有害的行为好。有人还嘲笑地说,卡戴珊可以出款“儿童安全假纹身贴+穿孔套装”,化解尴尬。

专家的声音没缺席。几位儿童心理学者提醒,过早接触成人化妆、打扮和流量逻辑,可能会干扰孩子正常的自我认知发展。十二岁正处在构建自我边界和身份认同的阶段,如果注意力全放在平台曝光和流量数字上,长期来看容易偏离本该有的成长任务。言外之意是,流量机器和成长阶段并不总是同一条路。

平台效应也是个关键点。社交媒体把任何看起来“越界”的尝试放大,给孩子戴上网红的帽子,光环和压力双双上来。小西北的视频被转发后,评论区被关,表面像是要降温,实则热度在别处延烧——截图、二次创作、话题标签,像接力棒一样被转手传开,热闹反而越闹越大。

把时间线往后看,核心问题不是某一次穿孔或一句“都是假的”,而是几个因素混在一块儿:孩子从小在公众视野里成长,信息曝光比同龄人早;家长的职业和生活节奏与他们的教育理念会被外界放大解读;社交平台的放大器效应让每个尝试都有可能变味成争议。再加上商业逻辑——卡戴珊家族多年把私人生活和公众形象捆绑起来,真人秀、社交账号、本身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曝光循环。

细看那条视频的细节,能看出更多。蓝色辫子编得很整齐,贴在脸上的纹样显然是临时贴画而非真纹身,金属环摆放位置和大小都考虑了视觉冲击力。三个人站位、表情、镜头切换像成品风格而非散拍。这说明这是一次有目的的出镜,背后有人在做造型、拍摄、剪辑,不是孩子们饭后随手玩玩的记录。

家族层面也很复杂。早年真人秀把卡戴珊一家推上了聚光灯,孩子们从小就习惯镜头,社交账号成了延续曝光的工具。对商业团队来说,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是内容;对育儿者来说,过度曝光可能把孩子推向与普通同龄人不同的成长节奏。有人因此觉得,把私生活当内容进行经营,伦理上值得商榷。

网络上两派争论从公共教育延伸到细枝末节:有家长说,如果自家孩子敢这样打扮,得好好管教;也有人反问,家长有没有教孩子什么场合该怎样表现,像毕业典礼这类正式场合就不该这样出场。还有声音从医疗安全角度提醒——未成年穿孔有风险,家长别当儿戏。争论里既有理性的担忧,也有情绪化的指责。

事情没那么简单能一句话说清。既有“家庭自主权”和“孩子探索权”的支持,也有“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警示。两边都有道理,各自抓住了事实的一面来论证。与此同时,媒体和公众的放大让每一次家庭决定都变成了社交货币,孩子成了聚光灯下被讨论的对象。

那晚的视频最后一帧是小西北对着镜头眨了下眼,镜头定格在她整齐的蓝色辫子上。画面简单,动作轻松,但影像还在流传,人们的争论也还在继续。

来源:陈晓娟身材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