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车企停摆,荷兰终于不再嘴硬,访华之前先给美来了个下马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3 20:09 1

摘要:荷兰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上周把一句话重复了三遍:“技术中立不是口号,是生存策略。

荷兰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上周把一句话重复了三遍:“技术中立不是口号,是生存策略。

话音落地,48小时后,安世半导体与中芯国际的产能转移协议就摆上了发改委的办公桌。

文件里写着:2024年Q2起,原本放在汉堡的低压功率芯片线,整体搬去上海临港。

翻译成人话——荷兰人手里最后一张“ remotely kill switch(远程锁死)”的牌,被安世自己撕了。

这不是简单的“工厂搬家”,而是把荷兰政府过去三年引以为傲的“母公司管辖权”直接清零。

以前荷兰可以拍桌子:安世总部在奈梅亨,你得听海牙的出口管制令。

现在安世把核心产能放进中国自贸区,设备一进海关,物理所有权就换了姓,荷兰再喊“我要远程关机”,得先问问中国海关同不同意拆封。

更难受的是,欧洲车厂正排队给荷兰首相马克·吕特打语音。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11月23日的内部纪要外泄,标题只有一行字:“11月减产38万辆,再找不到功率芯片,圣诞档直接变棺材档。

大众沃尔夫斯堡主厂把停产延长到12月20日,工人联盟威胁把圣诞奖金改成“芯片到账才发”。

吕特连夜给ASML CEO温彼得发WhatsApp:“能不能先挪两台旧款DUV给安世,救急?

温彼得回了一个语音,背景是加州飞机广播:“我在旧金山落地,美国商务部的人坐在旁边,你确定要我此刻谈中国订单?

吕特盯着手机沉默十秒,明白了——美国把“安全”这顶帽子焊死在荷兰头上,可真正掐欧洲脖子的,是荷兰自己签的“对美技术盟约”。

于是出现诡异一幕:荷兰情报与安全总局(AIVD)11月24日突然宣布,暂停与美国NSA的“半导体流向实时数据交换”。

外媒解读为“对华示好”,其实更像小孩闹别扭——不给糖,我就把你给我的玩具藏起来。

中国商务部第二天回了一句“注意到荷方举措”,但后面跟了八个字:“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

行内人听懂了:如果荷兰再拿光刻机做文章,中国可以把稀土磁铁、氪气、甚至欧洲车厂急需的车规级IGBT都放进“报复清单”。

一句话,你卡我先进制程,我就卡你成熟制程,看谁先眨眼。

此刻,荷兰陷入自己织的三层蛛网:

第一层,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像蜘蛛毒液,沾上就甩不掉;

第二层,欧洲产业链像蛛丝,一断就反弹打脸;

第三层,中国市场像蛛网本身,越挣越紧,越挣越黏。

吕特想“两边下注”,却发现筹码被安世、被大众、被中国供应链一点点抽走。

12月3日,卡雷曼斯终于要飞北京。

他行李箱里装着两份预案:

A方案,ASML继续执行美国20%的禁运红线,但允许对华出售38nm以上旧款DUV,换取中国保证欧洲车规芯片产能优先;

B方案,把禁运红线提高到14nm,换美国松口给荷兰天然气补贴,以弥补欧洲车厂减产带来的GDP缺口。

中国手里的反预案其实更简单:

安世+中芯的产线一旦跑通,上海临港每月多出8万片8英寸BCD工艺产能,正好填掉欧洲缺口;

代价是荷兰永久失去“随时关机”的威慑,ASML在华市场份额从22%跌到15%以下。

北京只需要在谈判桌边放一张A4,打印着“欧洲每减产10万辆,中国多拿1%市占”,就能让数字自己说话。

所以,这场谈判根本不是“卖不卖光刻机”的旧剧本,而是“谁给欧洲车厂续命”的新筹码。

荷兰想保住“规则制定者”的面子,就得先承认“规则已变”的里子。

吕特政府最后的窗口,是把“技术中立”从口号变成报价单:

明确告诉华盛顿,欧洲汽车产业失血速度,已快于北约安全收益;

明确告诉北京,荷兰愿意用“可验证、可逆转”的方式,交换中国车规芯片产能对欧开放。

一句话,先救人,再谈价值观。

谈判散场时,如果卡雷曼斯能在朋友圈发一张与北京初冬街景的合影,并配文“供应链不是护城河,是输血管”,那就说明荷兰终于想通:

当技术成为武器,最先流血的不是敌人,而是拿武器的人。

如果他还是只发一张“双方坦诚交换意见”的官图,那就等着12月欧洲车厂把圣诞彩灯换成罢工火把吧。

毕竟,芯片不会过圣诞节,但工人要回家烤火鸡。

谁先让他们点火,谁就得先让芯片冒烟。

来源:温柔明月BmFzLE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