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走到尽头?美制裁结果出炉了,人民日报:强权买不了和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4 11:03 1

摘要:232层3D NAND闪存,长江存储三季度量产线跑出来的数字,意味着国产存储芯片第一次站在世界堆叠高度第一梯队,不再只是“PPT英雄”。

“90%良品率”这五个字,像一把钝刀,把外界对中国半导体的冷嘲热讽生生削平。

232层3D NAND闪存,长江存储三季度量产线跑出来的数字,意味着国产存储芯片第一次站在世界堆叠高度第一梯队,不再只是“PPT英雄”。

良品率不是实验室里哄自己的参数,它直接决定你能不能接到手机、服务器、车载大单。

90%以上,苹果、戴尔才敢把BOM表里的三星、SK海力士划掉一行,换成YMTC。

一颗芯片不到一根头发粗,却能让整机厂把命交给你,这就是“信任溢价”。

同样在三季度,中微半导体的5nm刻蚀机拿到台积电“入场券”。

刻蚀机相当于芯片雕刻手术刀,台积电敢用,等于告诉全球:这把刀跟应用材料、泛林一个锋利等级。

以前国产设备进fab像游客打卡,现在直接坐到主桌,差别是“能用”与“好用”之间那道天堑被填平。

上海微电子的28nm光刻机也悄悄完成客户交付,别嫌28nm“老”,汽车MCU、电源管理芯片九成产能就趴在这条线上。

2025年量产,长三角的车厂不用再抢台积电南京厂的档期,自家后院就能流片。

成熟制程不是“低端”,它是现金奶牛,更是练兵场,先吃饱再谈追梦。

有人担心“国产替代”变成闭门造车,数据说话:2024年1-8月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降21%,但国产设备销售额却涨67%。

翻译成人话,就是“外面买的少了,家里卖的多了”,替代不是口号,是资产负债表里的真金白银。

国际合也没有停。

中芯国际和意法半导体在深圳合建的12英寸线三季度投产,生产40nm及以上MCU,目标欧洲车厂。

一边是美国出口管制,一边是欧洲老牌IDM把产线搬进中国,世界用脚投票,比任何外交辞令都诚实。

华为也没闲着,拉着46家设备、材料、EDA厂组了个“塔山计划”,名字取自辽沈战役关键高地,意思很明确:死守。

14nm全流程EDA工具已经跑通,仿真、综合、版图、签核一条龙,以前三大家垄断的城墙被凿开一道缝。

EDA是芯片设计的“ Photoshop”,没有它,再先进的工艺都是毛坯房。

政策端继续打“强心针”。

国家大基金三期盘子扩大到3000亿元,相当于又造三条京沪高铁,只是这次铁轨是硅片。

财政部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提到120%,花100块研发,政府帮你再贴20块,利润越薄的企业越能感受到温度。

粤港澳大湾区另开“小灶”,专项基金只干一件事:光刻胶。

这种闻起来像洗甲水的液体,占芯片成本不到1%,却能卡整条脖子。

日本一地震、欧洲一罢工,全球晶圆厂就哆嗦,现在把配方、树脂、单体、工艺设备全部拆成课题,悬赏式攻关。

技术、资金、人才,三张牌同时落地,结果肉眼可见:

2020年国产半导体设备市占率7%,2024年跳到28%,四年翻两番。

芯片自给率从30%爬到45%,别小看这15个百分点,背后是每年少进口一千亿美元,相当于少买整个中东原油。

市场也在变天。

存储芯片Q3价格环比降8%,不是需求崩了,而是国产产能上来,供需天平第一次向中国倾斜。

成熟制程全球32%产能已落在长三角与珠三角,世界突然发现,28nm“白菜价”时代由中国说了算。

下一步,战场挪到“先进封装”。

摩尔定律走到3nm,物理极限像一堵墙,Chiplet把墙拆了——不追求单颗晶体管更小,而是把几块芯片用3D堆叠拼成一颗“大芯片”。

2025年谁先掌握低成本、高良率的Chiplet产线,谁就拿到下一个十年船票,中国把这条赛道写进“十四五”专项,赌的是换道超车。

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GaN)也在加速下车规。

快充头只是“小试牛刀”,未来主驱逆变器、充电桩、数据中心电源都会换成GaN,能效提升3%,全国一年省下的电相当于三峡电站。

比亚迪半导体已经拿到25%车规MCU份额,用新能源车这个全球最大试验场,把国产芯片“跑”进可靠性的第一梯队。

故事讲到这儿,该给的信心已经给足,也要留一点清醒:

美国出口管制还在升级,ASML的高端EUV依旧拿不到,7nm以下仍需“曲线救国”;

全球存储巨头不会坐视中国崛起,价格战随时可能砸到成本线以下;

人才缺口70万,不是光靠补贴就能一夜补齐,需要十年树木。

但这一次,产业链的“地基”已经夯实在28nm、40nm、90nm这些“老节点”,现金流、经验值、人才池全部到位,再向上攻,是层层递进,而不是空中楼阁。

就像盖楼,先装满一楼的超市、二楼的餐饮,现金流养起塔吊,再往上盖住宅、写字楼,节奏对了,楼才不会塌。

留给观望者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

对创业者,国产设备、材料、EDA的“试用红利”只有两三年,错过就要跟全球巨头硬碰硬;

对投资人,政策补贴+市场替代双轮驱动的高增长,不会永远给高估值,2025年后将回到业绩说话;

对普通消费者,你买的下一部手机、下一辆电动车,里面国产芯片的占比,将直接决定维修价格与供货速度。

半导体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接力马拉松,棒从政府传到资本,从资本传到企业,从企业传到工程师,最后交到消费者手里。

90%良品率只是第一棒撞线,终点还在地平线,但此刻,中国已经拿到接力棒,并且开始加速。

来源:Z z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