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维生素B5(泛酸)是生命体合成辅酶A(CoA)的必需前体,而CoA及其硫酯衍生物(酰基辅酶A)是细胞能量代谢和物质合成的核心辅因子。然而,这些带电分子如何在不同亚细胞区域(如线粒体和细胞质)间精确分布以支持区室化代谢,一直是未解之谜。一项发表于《自然·代谢》的
维生素B5(泛酸)是生命体合成辅酶A(CoA)的必需前体,而CoA及其硫酯衍生物(酰基辅酶A)是细胞能量代谢和物质合成的核心辅因子。然而,这些带电分子如何在不同亚细胞区域(如线粒体和细胞质)间精确分布以支持区室化代谢,一直是未解之谜。一项发表于《自然·代谢》的最新研究,通过开发一种创新的全链长酰基辅酶A分析技术,揭示了SLC25A42和SLC25A16这两个线粒体膜转运蛋白在建立线粒体CoA池中的关键作用,并阐明了其对人细胞代谢的深远影响。
研究团队首先优化了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C-MS)的提取与分析方法,成功实现了对培养人细胞中33种细胞水平和23种线粒体水平的酰基辅酶A的稳健检测。
该方法揭示了酰基辅酶A在细胞内的区室化分布特征,例如短链酰基辅酶A在线粒体中富集,而某些中间体在胞质中含量更高。
传统观点认为,线粒体自身也能合成CoA。但本研究通过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等技术证实,催化CoA合成最后两步的关键酶COASY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而非线粒体。
敲除COASY会导致细胞所有链长的酰基辅酶A水平显著下降,并引发脂质合成前体物质的积累,表明新生CoA生物合成主要发生在胞质,并用于支持胞质的合成代谢。
既然合成在胞质,那么占细胞总CoA含量80-95%的庞大线粒体CoA池从何而来?答案指向了转运。研究人员发现,同时敲除SLC25A42和SLC25A16(DKO)会导致细胞严重生长缺陷,线粒体呼吸能力和脂肪酸氧化过程显著受损。
更重要的是,DKO细胞的线粒体内CoA池急剧枯竭,特别是游离CoASH和多种短链酰基辅酶A,同时伴随三羧酸循环中断和酰基肉碱的积累。体外线粒体摄取实验进一步证实,SLC25A42和SLC25A16负责将胞质中的游离CoASH转运进线粒体。
研究还验证了在人类中导致线粒体脑肌病的SLC25A42基因突变体(N291D)。结果显示,该突变体无法恢复敲除细胞中线粒体的CoA水平,确认为功能丧失性突变。而试图通过在线粒体内强制表达COASY来“就地合成”CoA的策略也同样失败,突显了转运机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清晰地描绘了一条维生素B5代谢的时空路径:在胞质中合成CoA,然后通过SLC25A42/SLC25A16转运体将其输入线粒体,从而富集线粒体CoA池,专门支持线粒体内的分解代谢(如TCA循环和脂肪酸氧化)。这种区室化策略实现了合成代谢(胞质)与分解代谢(线粒体)的空间分离,为理解CoA代谢相关先天性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了关键见解。
信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5-01358-y
来源:捷报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