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今年种了500多亩玉米,最担心的就是收下来没有地方晾晒。”10月14日,鹿邑种粮大户魏俊章感慨道,“现在好了,粮食从地里直接运到烘干塔,水分一键降到安全标准,真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今年种了500多亩玉米,最担心的就是收下来没有地方晾晒。”10月14日,鹿邑种粮大户魏俊章感慨道,“现在好了,粮食从地里直接运到烘干塔,水分一键降到安全标准,真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近期,连续阴雨天气给秋作物收获晾晒、小麦适期播种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最大限度减少损失,鹿邑数十座大型智能化粮食烘干塔昼夜运转,全力与时间和天气赛跑,确保秋粮安全归仓,守好农民的“钱袋子”和国家的“粮袋子”。
在位于玄武镇南侧的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两座500吨级的烘干塔全天候作业。一辆辆运粮车鱼贯而入,完成过磅后,玉米随即被送入烘干塔进行处理。
“我种了300多亩地,今年天气不好,粮食湿度大,有了烘干塔,我心里踏实多了。”来自邱集乡的农户王新建对烘干塔带来的便利连连称赞。
“连续阴雨天气使得传统的庭院晾晒方式无法满足大规模、高效率的粮食处理需求。”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吴鹏说,目前,玉米收购价格为每斤0.9元,已收购2万多吨,烘干后直接拉往商丘等地进行加工。
“我们这儿的两座烘干塔每日可处理含水率30%以内的粮食1000吨,或含水率30%以上的粮食800吨至900吨。秋收开始后,我们便实行‘两班倒’,人歇机不歇。”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薛昊元说,烘干塔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粮食含水率自动设定烘干曲线,在保证烘干效率的同时,尽可能保留粮食的营养成分。
“面对持续阴雨天气,我们摒弃‘等天靠时’思想,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集中调度履带式收割机350余台、轮式收割机1700 余台,组织1950余名农机手利用停雨间隙开展机收作业。”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冯春杰说,目前,全县所有烘干设备持续运转,全力保障秋粮烘干归仓。(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国防 通讯员 丁冰冰)
来源:周口日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