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孩子的语文成绩从小学的优等生滑向初中的及格边缘,作为家长,你是否也曾彻夜难眠?那个曾经热爱阅读、作文获奖的孩子,为何一进初中就遭遇“语文滑铁卢”?这不仅是分数的下降,更是学习信心崩塌的开始。
当孩子的语文成绩从小学的优等生滑向初中的及格边缘,作为家长,你是否也曾彻夜难眠?那个曾经热爱阅读、作文获奖的孩子,为何一进初中就遭遇“语文滑铁卢”?这不仅是分数的下降,更是学习信心崩塌的开始。
态度决定高度: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学习”
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初中语文与小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从“积累”转向“运用”。许多孩子还停留在小学的被动学习模式,上课只听热闹不记重点,该背不背,该练不练。殊不知,初中语文需要的是深度学习。
我儿子曾以为凭借小学的老本就能轻松应对,结果第一次月考就给了他沉重一击。更可怕的是,他陷入了“感觉良好”的自我欺骗——每次考完都说“这次不错”,分数出来却惨不忍睹。
方法胜过蛮干:从“盲目刷题”到“精准突破”
《论语》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发现孩子的问题后,我没有急于让他刷题,而是静心分析试卷。发现阅读题总是“半对半错”,作文永远离题千里。
我们制定了精准突破计划:
· 阅读理解,每周只精练一篇,重点分析答题思路和文章结构
· 作文提升,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写作技巧,从阅卷老师角度思考
· 基础知识,坚持每日十分钟默写巩固
家校合力:从“单打独斗”到“双管齐下”
荀子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仅是家长的督促,更需要老师的专业引导。当我主动与语文老师沟通后,才发现孩子上课一直在“假学习”——书上干干净净,注意力全在课堂趣事上。
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我的耐心陪伴下,孩子再也无法“混日子”。该背必背,该默必默,不过关就重来。虽然初期他抱怨老师“针对”他,但正是这份“针对”让他重新端正了学习态度。
放手与信任:从“全程监督”到“自主管理”
《道德经》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一下学期,我彻底放手不再帮他写作业,再晚也让他自己完成。起初确实艰难,但慢慢地,他学会了时间管理,懂得了责任担当。
半年时间,他的语文成绩从及格边缘跃升至班级第二。更重要的是,他眼里重新有了光——那是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对自我能力的肯定。
温馨提示: 孩子的语文学习之路,需要的不是焦虑的催促,而是智慧的陪伴。当你发现孩子成绩下滑时,请先冷静分析背后的原因——是态度、方法还是习惯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潜力,只要我们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足够的信任,他们定能在语文的海洋中重新扬帆远航。
来源:玲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