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清末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农学门,已经有120年的历史,是我国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戴芳澜、俞大绂、刘崇乐、蔡邦华、裘维蕃、陆近仁、林传光、周明牂、沈其益、曾士迈等多名院士和知名学者先后在本学科任教,奠定了学科
● 双一流建设A类学科
● 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 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业学位植物保护领域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
●主办《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Phytopathology Research》等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清末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农学门,已经有120年的历史,是我国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戴芳澜、俞大绂、刘崇乐、蔡邦华、裘维蕃、陆近仁、林传光、周明牂、沈其益、曾士迈等多名院士和知名学者先后在本学科任教,奠定了学科在国内植物保护学科的领军地位。现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挂靠单位、北京植病学会和北京昆虫学会理事长单位;联合主办《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和《Phytopathology Research》期刊。
植物保护学院下设植物病理学系、昆虫学系、植物生物安全系3个系。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学科,国家林草局和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建设学科。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下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学术型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依托于植物保护学院,其中,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农业学位植物保护领域专业硕士和博士授权点,其中专业硕士采取植物医生、绿色植保工程、葡萄体系、海南专项、科技小院等专项制培养;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博士下设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植物检疫检验与生物安全、农药产品研发与应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农产品安全生产、植物保护推广管理体系建设与创新等6个培养方向。
植物保护学院拥有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和种子病害检验与防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并参与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小麦玉米周年两熟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建有2个校级野外试验站和16个校级以上科技小院;在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南、河北、山东、海南等地与20余个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植物保护学院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与竞争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45人、副教授49人,其中国家级及省部级人才30余人。学院入选中国农业大学2115人才发展培育支持计划领军教授A类7个,领军教授B类9个,青年新星A类3个,青年新星B类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2个,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1个,校级“小精尖”领域首席专家4个。“十四五”期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课题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自然科学基金面青项目和其他纵向项目17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6000万元以上。
一
植物病理学
农学门类 学术学位 2026年招收学术学位硕士、博士
专业简介:我国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主要研究植物病原物致病机理、植物抗病机理、病害生物学、植物病害防控原理及其应用和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组学等,开展植物病害绿色防控,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
核心课程:植物保护学科前沿、植物病理学Seminars、植物病理研究方法、植物抗病分子遗传、病原基因组学、高级植病等。
培养基地:专业现拥有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和种子病害检验与防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辽宁大洼水稻科技小院和辽宁东港水稻科技小院2个国家级科技小院;河北涿州科教综合基地和徐水教学实践基地2个实践基地;教授工作站3个;校地(企)合作技术创新与推广基地1个。
就业情况:近年来深造比例约为60%,具有代表性的深造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美国普渡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
具有代表性就业单位: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等部委及各省市机关,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校和研究所等事业单位,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责任公司、陶氏益农(中国)有限公司、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先正达(中国)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其他情况:学院是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的挂靠单位,北京植物病理学会的理事长单位,创办了我国首个植物病理学科英文期刊Phytopathology Research,共同主办《植物病理学报》。
二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专业简介:昆虫学系建立于1905年,始于清末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81年成为国内第一批昆虫学博士点,2001年国家级重点学科评估中在“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二级学科中名列第一,2017年被国家列为国际一流建设学科(双一流计划)。主要研究昆虫的系统进化和基因组演化、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毒理、昆虫免疫、昆虫生态学、昆虫行为与绿色防控,为国家农业产业安全,害虫的综合治理等战略需求提供助力。
核心课程:昆虫学Seminars、进化昆虫学、昆虫学实验技术、高级昆虫、昆虫毒理学等。
培养基地:专业现拥有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拥有绿色防控技术基地包括广汉油菜综合试验基地、青神农田杂草试验基地、名山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共占地594亩。基地可供“农业昆虫学”、“农业病理学”及其相关课程的病虫样本采集、危害状拍照与辨识,可协助校内教师或导师为相关课程提供课程病虫辨识基地、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研究生试验研究基地。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可作为昆虫生态学,普通昆虫学,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等各类昆虫学研究生课程的野外实习与认知基地,同时可为昆虫多样性调查与长期监测,昆虫物种间互作及与植物协同进化机制,昆虫传粉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生科研项目提供优良的研究场所。云南恒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绿色防控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及服务,致力用生物及自动化技术手段服务于农业。公司位于国家级生物产业孵化器--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内,拥有实验室350平米,实验温室400平米,天敌生产试验基地15亩。基地将昆虫信息素、自动化测报技术以及天敌昆虫防治技术集成并应用于农业虫害的绿色防控。学生可通过参与天敌昆虫繁育、病虫害的调查、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应用,不仅能增强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实际操作水平,还通过解决当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就业情况:近年来深造比例约为60%。具有代表性的深造高校有: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等。
具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等部委及各省市机关,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校和研究所等事业单位,中国烟草总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
其他情况:学院是中国昆虫学会的挂靠单位,北京昆虫学会的理事长单位,学院主办《植物保护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并荣获2020年度中国农业期刊最具传播力期刊奖,“人呆手户”科普平台累计阅读量800+万人次,在头条号相同领域排名TOP 5%。
三
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0904Z1)
专业简介:主要研究植物疫情预测预警、有害生物检疫检测、外来物种入侵和监测、入侵物种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环境友好型农药、农产品安全生产、杂草入侵与防控、转基因产品检测、生物技术安全评价、有害生物生态治理等,为国家植物生物安全建设、防治外来入侵物种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核心课程:高级植物生物安全、植物检疫学、入侵生物学、动植物检疫学原理、昆虫生态学、检疫处理技术、害虫综合治理等。
培养基地:专业现拥有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
就业情况:近年来深造比例约为65%。具有代表性的深造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
具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海关总署、上海海关、农业农村部、北京市政协、北京市市场监督局、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省级农科院。
其他情况:学院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康奈尔大学、昆士兰大学等海外知名院校合作开设了联合培养学位项目。
四
农业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农学门类 专业学位 2026年招收专业学位博士、硕士
专业简介:农业学位植物保护领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植物保护及相关行业发展新形势,针对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植物检疫检验与生物安全、农药产品研发与应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农产品安全生产、植物保护推广管理体系建设与创新六个领域,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较强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良好的科学素养、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行业实际问题能力,在植保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领军人才。
核心课程:植物保护技术前沿、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与应用、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植物生物安全理论与实践、农药产品创制与应用技术前沿、现代植保推广体系创新与实践等。
培养基地:我院拥有2个校级野外试验站:黑龙江856农场试验站和开封试验站,拥有3个国家三部委命名的科技小院:辽宁大洼水稻科技小院、辽宁东港水稻科技小院和云南蒙自石榴科技小院和13个校级科技小院。在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南、河北、山东、海南等地与20余个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就业情况:2025年夏季我院毕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同学就业率达到95.45%。硕士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其中农、林、牧、渔业(38.09%)、教育(22.62%)领域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流。2025年,植物保护学院更加注重就业工作的质量,积极贯彻“志在四方 深入基层 造福人民”的就业指导方针,引导毕业生开阔视野、创新实践、扎根基层,倡导毕业生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院积极联系和对接企事业单位20余家,举办农学专场双选会1场,邀请60余家单位参展,开展数十场线上线下宣讲会,发布上百条招聘信息。此外,学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座谈会,促进院企合作,邀请多位企业高管和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开展就业技能提升培训讲座3场,走访京内外用人单位20余家,开展“职场直通车”活动2次,搭建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朱有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获“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张克勤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云南大学副校长,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燕继晔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获国家首批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等荣誉
李向东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山东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教育部本科专业认证专家,农业农村部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专家咨询组成员
朱书生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副主委,甘肃省张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
杨普云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创新办公室官员,曾任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处长
李光博中国近现代农业昆虫学家,中国昆虫迁飞研究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宝麟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
郭予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昆虫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
康 乐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宝峰海关总署常委
招生直播咨询会回放
电子邮箱
文稿来源:植物保护学院
编辑:刘子涵
责任编辑:武镒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